
喻醫治耳聾。語出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運象篇》:“眼者身之鏡,耳者體之牖。視多則鏡昏,聽衆則牖閉。妾有磨鏡之石,決牖之術。即能洞澈萬裡,眇察絶響。” 清 錢謙益 《左耳病戲作十二韻》:“嘆世侵尋似鹿皮,聾雖半耳已如癡,盈樽社酒憑誰餉,決牖仙方久不窺。”
“決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決牖”指醫治耳聾,屬于比喻性表達。該詞源自南朝梁代陶弘景的《真诰·運象篇》,原文提到:“眼者身之鏡,耳者體之牖。視多則鏡昏,聽衆則牖閉。妾有磨鏡之石,決牖之術。”此處以“磨鏡”比喻恢複視力,以“決牖”比喻治療耳聾,強調通過特定方法使人恢複聽覺能力。
該詞屬于古代文獻中的生僻表達,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其核心意義是通過“疏通耳竅”來治療聽覺障礙,帶有道家養生或醫學隱喻色彩。
“決牖”可理解為通過特定方法恢複聽覺功能,既包含字面意義上的疏通耳竅,也隱含古代對感官養護的哲學思考。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真诰·運象篇》原文或相關道家文獻。
《決牖》是一句成語,意思是打開門窗,喻指解決問題、開啟新局面的意願和行動。
《決牖》的拆分部首是「冖」和「牛」,它的筆畫數是13。
《決牖》來源于《詩經•鄭颡》中的《決牖》一篇。這篇詩描繪了颡公決定打開宮門,享受盛宴的情景。
《決牖》的繁體字是「決牖」。
在古代使用繁體字的時候,「決」的上面會有一個點,「牖」中間的「久」字下方曾寫成「灬」。
1. 在抉擇重要決策時,我們要敢于決牖。
2. 這個項目是一次決牖的機會,我們不能錯過。
決策、決斷、決定、解決、開啟等。
開啟、撥雲見日、打破僵局、創新等。
束手無策、猶豫不決、關起門來、處于僵局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