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盧梭的意思、盧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盧梭的解釋

①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學家。認為私有制的産生是不平等的根源,主張人們經過協議,訂立契約,成立公民的社會。在哲學、美學、文學和教育學上也提出過許多觀點。他的思想對18世紀法國資産階級革命影響很大。著作主要有《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忏悔錄》、《愛彌爾》等。
②泰奧多爾·盧梭(théodorerousseau,1812-1867)。法國畫家。巴比松畫派的創始人。因不滿學院派的因襲古典傳統和官方沙龍的評審制度,1848年起定居巴比松村,與米勒、杜普雷等形成巴比松畫派。作品有《走下汝拉山的奶牛群》、《森林中的路口》等。
③亨利·盧梭(henrirousseau,1844-1910)。法國畫家。曾服兵役,退伍後在海關供職。1885年起專事繪畫。作品天真純樸,真實稚拙,形似幻象,别有情趣。主要有《入市稅征收所》、《貪婪的獅子》、《夢》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盧梭(Lúsuō)是現代漢語中特指18世紀法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專有名詞。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被定義為“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其名字在漢語語境中固定音譯,承載歐洲啟蒙運動的核心思想内涵。

從詞源學角度,“盧梭”屬音譯外來詞,最早見于清末民初西學東漸時期。其中“盧”為姓氏音譯,“梭”對應法語發音中的“-sseau”音節,組合後形成穩定譯名。據《近代漢語新詞詞源詞典》記載,該譯名在1902年梁啟超著作中首次系統使用,成為漢語學界統一表述。

詞義層面包含三重引申含義:

  1. 哲學符號:象征“自然主義”與“社會契約論”,如《社會契約論》提出“主權在民”理念,奠定現代民主理論基石;
  2. 文學意象:代表作《忏悔錄》開創自傳體文學新範式,《新愛洛伊絲》推動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發展;
  3. 教育理念:《愛彌兒》提出的“自然教育”理論,強調遵循兒童天性發展規律,影響全球教育學體系構建。

權威文獻印證方面,中國社科院《世界哲學史》第三卷詳細解析盧梭思想如何通過日本中轉傳入中國,其“公意”概念對近代改良派産生直接影響。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收錄的《社會契約論》何兆武譯本,被公認為漢語學界标準诠釋版本。

網絡擴展解釋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和文學家,其思想對民主政治、教育學、文學等領域産生了深遠影響。以下是關于他的綜合解析:


一、身份與地位

  1. 曆史定位
    盧梭是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被譽為“自然主義之父”和“教育史上的哥白尼”。他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生經曆坎坷,曾從事鐘表匠學徒、樂譜抄寫員等職業,後以著作聞名。

  2. 代表著作
    包括《社會契約論》《愛彌兒》《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忏悔錄》等。其中,《愛彌兒》與柏拉圖的《理想國》、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并稱教育史三大裡程碑。


二、核心思想

  1. 社會契約論與政治哲學
    盧梭提出“人民主權”理論,認為國家權力源于人民的契約,反對神權與世襲制度,主張建立基于公共意志的民主政體。這一思想為現代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2. 自然狀态與不平等批判
    他認為人類在自然狀态下自由平等,但私有制導緻社會不平等和道德堕落,文明發展反而加劇了矛盾。這一觀點體現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中。

  3. 自然教育理論
    主張教育應順應兒童天性,反對灌輸式教學,提倡通過體驗和實踐促進成長。他将教育分為四階段:嬰兒期(體育)、兒童期(感官教育)、青春期(智育與勞動)、青年期(道德教育),并強調“自然後果法”。

  4. 天賦人權與平等
    盧梭主張人人平等,私有財産權源于勞動,需通過法律保障。他的思想推動了資産階級對封建專制的反抗。


三、影響與争議


四、延伸閱讀

若需進一步了解盧梭的生平細節或思想争議,可參考《忏悔錄》(自傳)或《社會契約論》原文。部分研究資料可通過來源網頁(如、2、5、13)擴展查閱。

别人正在浏覽...

八風台邊疆腸秘倡條撤圍赤氏充羨除夜蹈節道客滴露研朱定例二諾反躬自問封隧甘雨搆扇衮衮漢臯珠橫織禾黍火犁夾緊講閱椒壼筋疲力盡謹閑基頻祭掃僦匮隽句科校口授心傳藍寶石連臂鍊氣馬價銀子明婳穆哀評酒千佛名經羌零騎鶴望揚州啓運铨補沙鷄筲子聖寶升陟神仙會署缺鼠穴尋羊四配胎襲讨求騰騎貼面磚萬庾僞辯仙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