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箠的意思、馬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箠的解釋

亦作“ 馬捶 ”。亦作“ 馬垂 ”。馬杖;馬鞕。《莊子·至樂》:“ 莊子 之 楚 ,見空髑髏,髐然有形,撽以馬捶。”《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太王 以 狄 伐故,去 豳 ,杖馬箠居 岐 ,國人争隨之。”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揚州許待制竹拄杖》:“鳩形殊用刻,馬箠不同功。”《西湖二集·會稽道中義士》:“馬垂問髐形,南面欲起語。”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董如彪》:“ 董 ( 董恒 )怒發如雷,馬箠亂下如雨, 封 頭面皆破,流血滿衣,釋手而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箠”一詞由“馬”和“箠”組成,其中“箠”讀作chuí,本義指鞭子或竹杖。結合字面含義,“馬箠”可理解為馬鞭,即古代用于驅趕馬匹的器具。這一解釋符合漢字構詞邏輯,例如“箠楚”指鞭杖刑具,“馬策”指馬鞭(“策”與“箠”均有鞭義)。

需注意,“馬箠”與“馬矟”(mǎ shuò)易混淆,後者指馬上使用的長矛(“矟”同“槊”),屬于古代長柄武器。兩詞雖字形相近,但所指器物功能不同:前者為驅馬工具,後者為戰鬥兵器。

由于當前搜索結果未直接提及“馬箠”,以上分析基于漢字本義和相近詞彙的類比推斷。若需更權威的文獻佐證,建議查閱《說文解字》《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箠的意思

馬箠(mǎ chú)是一個漢字,表示用來綁紮馬匹的繩索。它由“馬”部和“箠”部組成,含義可以理解為用箠子整理馬匹。

馬箠的部首和筆畫

馬箠的部首是馬(mǎ),為漢字中常見的部首之一。馬箠共有12畫。

馬箠的來源

馬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兵書和農書中,記錄了古人在馬匹管理方面的經驗。由于馬匹在古代軍事和農業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馬箠作為馬匹管理的工具而存在。

馬箠的繁體

馬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馬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馬箠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結構和意義與現代保持一緻。

馬箠的例句

1. 軍官用馬箠綁紮好戰馬,準備出征。

2. 農民們用馬箠将耕地的牛牽引在一起。

馬箠的組詞

1. 馬缰:用來勒住馬匹的繩子。

2. 馬鞭:用來驅趕馬匹的長柄木質或皮革制品。

馬箠的近義詞

缰繩、繩索

馬箠的反義詞

解繩、放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