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達的意思、薦達的詳細解釋
薦達的解釋
推薦引進。《漢書·佞幸傳·鄧通》:“ 通 無他技能,不能有所薦達,獨自謹身以媚上而已。” 宋 蘇轼 《謝範舍人書》:“然而二子者,不聞其能有所薦達,豈其身之富貴,而遂忘其徒耶?” 清 吳偉業 《送聖符弟之任蕲水丞》詩之二:“才高方薦達,地僻鮮逢迎。”
詞語分解
- 薦的解釋 薦 (薦) à 推舉,介紹:推薦。舉薦。薦擢。 頻仍,屢次:薦仍(一再)。薦饑(連年饑荒)。薦食(一再吞食,喻不斷侵略)。薦臻(接連來到)。 進獻,祭獻:薦羞(進獻肴馔)。薦新(以初熟谷物或時鮮果物祭
- 達的解釋 達 (達) á 通:四通八達。達德(通行天下的美德)。達人。達士(達人)。 通曉:洞達。練達。 遍,全面: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不計個人的得失)。 到:到達。抵達。通宵達旦。 實現:目的已達。
網絡擴展解釋
“薦達”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拼音:jiàn dá( )
- 詞性:動詞
- 核心含義:指通過推薦使有才能的人或事物得到重視或提拔,強調“引薦并使其達到目标”( )。
二、詞源與結構
- 構詞:由“薦”(推薦)和“達”(達成、實現)組合而成,體現“通過推薦使才能被認可”的過程( )。
- 曆史淵源:最早見于《漢書·佞幸傳》,描述鄧通因缺乏能力無法“薦達”他人,僅能谄媚君主( )。
三、用法與例句
-
古代文獻:
- 蘇轼《謝範舍人書》批評某些人身居高位卻“不能有所薦達”()。
- 清代吳偉業詩句“才高方薦達”,說明才能與推薦的關系( )。
-
現代適用:多用于正式語境,如人才選拔、學術引薦等場景。
四、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舉薦、引薦、推舉
- 反義詞:埋沒、壓制、忽視
五、總結
“薦達”強調通過主動推薦促進人才或事物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其用法在曆史文獻中常見,現代仍適用于需要強調“伯樂”角色的場景。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書》《宋書》等古籍( )。
網絡擴展解釋二
薦達的意思
薦達(jiàn dá)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推薦和把好的消息或信息傳遞給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薦達的部首是艹,筆畫數為12。
來源
薦達一詞源于古代的官方文書和信件中的用語,後來逐漸被人們廣泛應用于日常交流和書信往來中。
繁體
繁體字“薦達”中的“達”與簡體字“達”相同,表示相同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薦達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可能會有細微的差異。
例句
1. 他薦達了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機會給我。
2. 我會将你的建議薦達給上級領導。
組詞
薦書、薦言、薦舉、推薦
近義詞
推薦、介紹、舉薦
反義詞
隱瞞、不透露、不推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