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單純質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契者,結也。上古純質,結繩執契。”《新五代史·唐明宗紀贊》:“ 明宗 雖出夷狄,而為人純質,寬仁愛人。”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古人純質》:“古人純質,其取名亦然。” 金 王若虛 《保義副尉趙公墓志》:“天資純質,治生尤勤儉。”
(2).用為魯鈍暗昧的婉辭。《晉書·衛瓘傳》:“ 惠帝 之為太子也,朝臣鹹謂純質,不能親政事。” 宋 葉夢得 《石林家訓》:“純質者不辨是非,一皆信之。”
"純質"是由"純"與"質"構成的複合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該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一、物質屬性層面 指物質不含雜質的本質特征。《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不含其他成分的特質"來源。在化學領域特指單一元素構成的物質,如純質的黃金指含金量達到99.6%以上的金屬來源。
二、抽象概念層面 引申為純粹的精神品質,形容人保持本真的品格。《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列舉《文心雕龍》中"純質以詳備"的用例,指文風純粹而内容詳實的特質來源。現代漢語中常用于描述藝術作品或人格修養,如"這幅山水畫筆墨純質,意境高遠"。
該詞源自古漢語"質"的本義,《說文解字》釋"質"為"以物相贅",後經詞義演化與"純"結合,形成強調純粹本質的複合詞來源。在構詞法上屬于并列式合成詞,兩個語素"純"和"質"均承擔核心表意功能。
“純質”是一個多義詞彙,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詳細解釋及相關引用:
核心釋義
指性格或事物本質的純粹、樸素,無複雜修飾。例如:
延伸用法
金代王若虛在墓志銘中寫“天資純質,治生尤勤儉”,體現個人天性的純粹與勤勉。
在科學語境中,指組織均勻且成分固定的物質,包括單質(如氧氣)和化合物(如水)。例如漢典解釋為“具有一定化學組成的物質”,部分網頁提到其涵蓋元素及化合物。
如需進一步探讨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文心雕龍》《晉書》等文獻原文。
奧博邊遊不通皮劖削騁迹馳詩當官點指劃腳敵不可縱度荒兒女姻繁弦繁音促節法人股改轍攻剽故物恒日歡待黃門省火米家裡嬌妬街鼓科技苛尅空囊樂眼笠蓑流采陋淫淪弊末暮磨塼成鏡皮燈球貧竈疲頑遷爵乾匿僑鄙青姑栖丘飲谷栖賢勸酧軀骸儒鄉勝邪史談獅子熟紅稅制疏引酸棗飧瀉擡寫淘摸天宮玩皮委摯小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