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不可縱的意思、敵不可縱的詳細解釋
敵不可縱的解釋
對敵人不能放縱。《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敵不可縱。”《魏書·郭祚傳》:“古諺有之:敵不可縱。夫以一酌之水,或有不測之淵,如不時滅,恐同原草。”
詞語分解
- 敵的解釋 敵 (敵) í 有利害沖突不能相容的:敵人。敵方。敵寇。 指敵人:敵後。敵情。敵酋。敵特。輕敵。克敵制勝。 抵擋:寡不敵衆。 相當:勢均力敵。匹敵。敵手(能力相等的對手)。 仇視:敵意。“諸侯敵王所忾
- 縱的解釋 縱 (縱) ò 放:縱虎歸山。縱火。 放任;不拘束:放縱。縱目四望。縱情。縱觀全局。 身體猛然向前或向上:縱身。 即使:縱然。縱使。縱令。 豎,直,南北的方向,與“橫”相對:縱橫交錯。縱橫捭阖(指在政
網絡擴展解釋
“敵不可縱”是一個古代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對敵人不能放縱,強調面對敵對勢力時應保持警惕并及時采取行動,避免因疏忽導緻嚴重後果。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字面理解:“敵”指敵人,“縱”意為放縱、放任。整體指對敵人不可姑息或放松警惕,需及時遏制其威脅。
- 深層含義:警示人們對待敵對力量需果斷,若放任其發展,可能引發不可控的危機。例如,提到“以一酌之水,或有不測之淵”,比喻小隱患可能演變為大災難。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奉不可失,敵不可縱。” 強調抓住時機、不縱容敵人。
- 曆史引用:北魏《魏書·郭祚傳》以古諺形式引用該成語,進一步說明其警示意義。
3.用法與場景
- 語法結構:主謂式成語,通常作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戰争、政治或競争語境。
- 適用領域:軍事策略(如防範外敵)、社會治理(如打擊犯罪)、商業競争(如應對對手)等需主動防禦的場景。
4.相關延伸
- 近義表達:類似成語有“養虎為患”“斬草除根”,均強調消除潛在威脅。
- 反義對比:與“化敵為友”相反,體現不同情境下的策略選擇。
5.示例與啟示
- 例句:
“古諺有之:敵不可縱。夫以一酌之水,或有不測之淵,如不時滅,恐同草原。”(《魏書·郭祚傳》)
- 現代啟示:在人際交往、企業管理中,對可能損害自身利益的行為需及時幹預,避免積重難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内容,可參考《左傳》或《魏書》原文,或通過權威詞典(如漢典、成語大全)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敵不可縱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敵人不可放任發展,不能掉以輕心。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分為“攵”、“不”、“口”、“纟”共計12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兵法中的一個原則:“敵不可縱。”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詞以繁體形式寫作“敵不可縱”。一個使用敵不可縱的例句可以是:“我們必須采取措施,确保敵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有機可乘。”與敵不可縱相關的組詞可以包括敵對、敵手、敵人等。與敵不可縱近義的詞有敵不可畏,反義詞則為友不可阻。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