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帶的意思、大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帶的解釋

(1).古代貴族禮服用帶,有革帶、大帶之分。革帶以系佩韨,大帶加于革帶之上,用素或練制成。《禮記·玉藻》:“大夫大帶四寸。” 鄭玄 注:“大夫以上以素,皆廣四寸;士以練,廣二寸。”《詩·曹風·鳲鸠》“其帶伊絲” 漢 鄭玄 箋:“‘其帶伊絲’,謂大帶也。大帶用素絲,有雜色飾焉。”

(2).指玉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帶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均屬古代漢語用法:

一、古代禮服所用的腰帶

指古代貴族禮服中束于外衣的寬大腰帶,具有禮制等級象征意義。

  1. 形制特征:以絲帛制成,寬度大于常服腰帶,通常加飾玉、珠寶等,系結後垂下的部分稱"紳"。《禮記·玉藻》載"大夫大帶四寸",可見其尺寸有明确規制。
  2. 禮制功能:不同材質、顔色和裝飾對應不同身份等級,如天子用素帶(無裝飾朱紅色),諸侯用率帶(鑲邊),士用練帶(熟絹)。
  3. 文化延伸:因"紳"為垂帶部分,引申出"紳士""缙紳"等詞指代士大夫階層。

二、古地名

指古代長江中遊的河道名稱,見于《尚書·禹貢》"過九江,至于大别,南入于江,東彙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的記載。據考據:


現代使用提示:

"大帶"屬曆史詞彙,今日常用語中已罕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曆史文獻或傳統文化論述中。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代對象,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參考依據:

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辭源》及《禮記》《尚書》等典籍記載。因涉及古漢語專有名詞,網絡公開詞典釋義有限,建議查閱權威紙質辭書或古籍點校本獲取完整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大帶”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服飾中的腰帶

  1. 結構與用途
    大帶是古代貴族禮服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革帶”配套使用。革帶用于系挂佩飾(如玉佩、韨等),而大帶加于革帶之上,主要起裝飾作用。
    根據《禮記·玉藻》記載,大夫的大帶寬四寸,士的大帶寬二寸,材質分别為素(白色生絹)和練(煮熟的柔軟絲織品),體現等級差異。

  2. 形制與象征
    大帶多用絲織品制成,部分帶有雜色紋飾,如《詩經》中“其帶伊絲”即指絲制大帶。其顔色、寬度和材質均與身份地位相關,是古代禮制的重要體現。

二、其他含義

  1. 指玉帶
    在部分文獻中,“大帶”代指玉帶,如玉制腰帶或裝飾性腰帶,常見于高階官員服飾中。

  2. 現代引申義
    極少數語境下,“大帶”也被用于指代VHS系統的錄影帶(因體積較大得名),但此用法非主流且權威性較低。


該詞核心含義聚焦于古代禮制服飾,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查字典)和(《禮記》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迸伏辨捷鞭麟笞鳳比輯跸路碧梧不歡而散不揪不睬才氣無雙充羁穿度大居正對勁惇裕遏障梵輪風猷扶風帳宮車裹合好脩何道回驟蛟蜃及第寖露久常顆粒無收口報枯河老一輩烈日淩壓離羣孿生子沒産清悄逑耦秋晩驅驅柔纖散放三花樹擅離職守少成若性石鳆逝滅霜列束浪私鬻誦諷素淡孫謝鐵券丹書同覊頽倒僞媮五就小覺邪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