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及第的意思、及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及第的解釋

[pass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指科舉考試考中,特指考中進士,明清兩代隻用于殿試前三名

狀元及第

詳細解釋

科舉應試中選。因榜上題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隋 唐 隻用于考中進士, 明 清 殿試之一甲三名稱賜進士及第,亦省稱及第。 唐 韓愈 《與祠部陸員外書》:“其後一二年,所與及第者,皆赫然有聲。”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學校貢舉·及第》:“ 漢 之取士,其射策中者,謂之高第, 隋 唐 以來,進士諸科,遂有及第之目。” 清 沉濤 《瑟榭叢談》卷下:“編修以 乾隆 壬辰第二人及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及第”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及第”指科舉考試中選,特指考中進士。在明清時期,該詞僅用于殿試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狀元及第”。

二、曆史演變

  1. 隋唐時期:泛指考中進士,如唐代韓愈記載“所與及第者,皆赫然有聲”。
  2. 宋元時期:延續廣義用法,指通過科舉考試。
  3. 明清時期:詞義收窄,僅用于殿試前三名,其他進士稱“進士出身”或“同進士出身”。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術語對比

五、文化影響

該詞反映了古代“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常見于傳統吉祥語,如“三元及第”“五子登科”等。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搜狗百科及科舉制度相關權威資料,完整信息可查閱來源網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及第》的意思

《及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通過考試、選拔等,取得合格的成績,進入下一階段,獲得資格或稱號。它常用于形容考試合格、及格。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及第》的部首是「及」,它表示及時抓住、追趕。漢字筆畫數為8畫。

來源和繁體

《及第》的出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科舉制度,當時通過科舉考試合格的人可以被授予功名,成為進士或庶吉士,也叫做「及第」。在繁體字中,「及」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第」的寫法加入了更多的筆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及第」的寫法有所變化。例如,《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及」采用橫折折撇的結構,表示追上、到達。而「第」則采用類似一匆正曲勾的結構,表示順序、排名。

例句

1. 他努力學習,最終成功及第,被錄取為研究生。

2. 經過一番努力,他終于考試及第,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組詞

1. 莫及:表示不能達到,不如、不及。

2. 及格:表示通過考試,達到合格标準。

3. 進士及第:指通過科舉考試的人,取得功名。

近義詞

1. 合格:表示符合規定、達到要求。

2. 通過:表示經過考試或測試,被認可合格。

反義詞

1. 不及格:表示沒有通過考試或達到合格标準。

2. 淘汰:表示沒有進入下一輪選拔或被淘汰出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