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馬融傳》:“ 馬融 字 季長 , 扶風茂陵 人也。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後因以“扶風帳”指講壇、學舍。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肅苑》:“老書堂,暫借 扶風 帳。” 清 唐孫華 《歲暮饷周礫圃酒米》詩:“老謝 扶風 帳,窮安 玉川 居。”亦作“ 扶風帳紗 ”、“ 扶風絳帳 ”。 清 範駒 《繡帶宜春·壽夏鏡川學師五十》套曲:“ 扶風 帳紗,抵 河陽 滿縣栽花。” 盧前 《梁州新郎·壽貢三丈》套曲:“喜畫堂紅燭,正芳辰俊賞,捲起 扶風 絳帳。”
“扶風帳”是一個漢語典故性詞語,其含義與古代教學場所有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扶風帳”原指漢代學者馬融講學時所用的绛紗帳,後引申為講壇、學舍的代稱,常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教育場所或學術氛圍的描寫。
《後漢書·馬融傳》記載:
别名演變: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詞與“才子佳人愛情”相關,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建議以《後漢書》及經典文學作品中的用法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後漢書》原文及曆代詩詞注解。
"扶風帳"是指一種古代帳篷,通常用于重要人物或官員在戶外活動的場合搭建使用。這種帳篷在曆史上被廣泛應用于宴會、軍事指揮、行宮等場所。
"扶風帳"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扌"是手的部首,"巿"是帳的部首。拆分的筆畫數為8畫。
"扶風帳"是《扶風帳》的繁體字寫法,其部首和意思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通常将"扶風帳"寫作"拂風帳",拂字的寫法是指用手輕輕拂過,風字的寫法是指風的意思,帳字的寫法和現代漢字一緻。
1. 皇帝在宮廷中用扶風帳接見重要官員。
2. 舉行盛大的婚禮,新郎新娘坐在華麗的扶風帳下。
常用的組詞有:扶風、帳篷、搭帳、拆卸。
近義詞:大帳、行帳、軍帳
反義詞:戶外、野外、露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