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旗的意思、白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旗的解釋

(1) [white flag;flag of surrender] 白色的旗子。

(2) 标志投降或議和

(3) 代表反對中國共6*6*黨的政治力量

拔白旗,指批判資産階級

詳細解釋

亦作“ 白旂 ”。 1.古代帝王于秋季用的白色旗幟。《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天子居緫章左個,乘戎路,駕白輅,載白旂。”《淮南子·時則訓》:“﹝孟秋之月﹞天子衣白衣,乘白輅,服白玉,建白旗。” 唐 張秀明 《西郊迎秋賦》:“乘白輅而啟行,載白旗而扈從。”

(2).古代作戰時主帥所用的旗。白色,五行為金,主征戰。《逸周書·世俘》:“ 武王 在祀,太師負 商王 紂 縣首白旂,妻二首赤旂,乃以先馘,入燎于太廟。”《國語·吳語》:“王親秉鉞,載白旗以中陳而立。” 韋昭 注:“熊虎為旗。此王所帥中軍。”

(3).戰敗投降或要求停戰的旗。 南朝 梁 任昉 《梁武帝掩骼埋胔令》:“但於時白旗未懸,兇威猶壯。”《三國演義》第三二回:“次日,城上豎起白旗,上寫‘ 冀州 百姓投降’。”《三國演義》第四八回:“ 周瑜 恐二人深入重地,便将白旗招颭,令衆鳴金。” 王毓岱 《乙卯自述》詩:“祖國尊 黃帝 ,降軍樹白旗。”

(4).喻事敗服罪。 金近 《書櫃裡的故事》:“兩個壞老太婆,快快扯出白旗來吧,再不投降,就要轟你們的房子!”

(5).招兵的旗。《三國演義》第五回:“ 操 大喜,於是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竪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

(6).軍隊服喪時志哀的旗。《三國演義》第一○四回:“ 蜀 兵退入谷中之時,哀聲震地,軍中揚起白旗: 孔明 果然死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 左 ( 左良玉 )兵白旗白衣呐喊駕船上。”

(7).古舞名。《敦煌曲子詞·劍器詞》:“排備《白旗》儛,先自有來由。”

(8).借指落後或反動的東西。《*********詩抄·烈士詩抄--答敵人審問》:“白旗倒了紅旗飄,老子生死在這回。”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白旗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白旗”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軍事象征 白旗最早指代白色布帛制作的旗幟,常見于古代軍事活動。據《說文解字》記載,“旗,熊旗五遊,以象罰星”。在戰争語境中,白旗自春秋時期起即被用作停戰信號,《禮記·檀弓》載“殷人尚白,戎事乘翰(白馬),牲用白”,體現早期尚白傳統。現代國際法中,白旗被公認為投降标志,《日内瓦公約》規定持白旗者應受保護。

二、引申含義與文化意象

  1. 投降象征:清代《越缦堂日記》載“賊豎白旗乞降”,印證該用法在漢語中的延續性。
  2. 失敗隱喻:當代網絡用語中,“舉白旗”引申為認輸或放棄,如“在難題面前舉起白旗”。
  3. 和平訴求:白色象征純潔,國際和平運動中常以白旗表達反戰立場。

三、特殊語境使用

  1. 體育競技:賽車運動中白旗提示賽道存在緩行車輛。
  2. 氣象标識:部分國家用白旗表示降雪預警。
  3. 民俗活動:閩南地區“白旗醮”儀式中,白旗承載禳災祈福功能。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日内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 國際紅十字會, 1949. 李如龍. 福建方言與文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

網絡擴展解釋

“白旗”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層面:

一、基本含義

  1. 投降标志
    最廣為人知的含義是戰争中表示投降或請求停戰的象征。例如《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冀州百姓投降”場景即用白旗示意。

  2. 軍事聯絡工具
    在戰鬥中被用作敵對雙方臨時溝通的标識,如派遣使者時使用。

二、曆史演變

三、其他文化含義

  1. 政治隱喻
    20世紀中國特定曆史時期,“拔白旗”指批判資産階級思想,具有政治運動色彩。
  2. 古代軍事用途
    曾作為主帥旗幟(五行屬金,主征戰)或帝王秋季儀仗旗。

四、例句參考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案例或文化延伸,可參考、7、10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不顧大局逋人吹彈鼓闆篡亂醋罐子村言端如豐岐風示國雠孤虛駭殚蝦蟆鏡和輯渾混獎譽簡隽賤名皎白斠紬腳上介狹潔齋盡國幾上肉酒敵舊業涓溜口沉跨積礦術老面皮樂民流斥迷津民訟内三郎排霧炮打燈千秋令節汽輪機铨選全一軟滑桑阖篩餘涉目勝地盛高石柏噬犬水裔水蒸氣肅穆條師退伍土隁王不留行萬毫齊力物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