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白旗的意思、白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白旗的解释

(1) [white flag;flag of surrender] 白色的旗子。

(2) 标志投降或议和

(3) 代表反对中国共6*6*党的政治力量

拔白旗,指批判资产阶级

详细解释

亦作“ 白旂 ”。 1.古代帝王于秋季用的白色旗帜。《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天子居緫章左个,乘戎路,驾白輅,载白旂。”《淮南子·时则训》:“﹝孟秋之月﹞天子衣白衣,乘白輅,服白玉,建白旗。” 唐 张秀明 《西郊迎秋赋》:“乘白輅而启行,载白旗而扈从。”

(2).古代作战时主帅所用的旗。白色,五行为金,主征战。《逸周书·世俘》:“ 武王 在祀,太师负 商王 紂 县首白旂,妻二首赤旂,乃以先馘,入燎于太庙。”《国语·吴语》:“王亲秉鉞,载白旗以中陈而立。” 韦昭 注:“熊虎为旗。此王所帅中军。”

(3).战败投降或要求停战的旗。 南朝 梁 任昉 《梁武帝掩骼埋胔令》:“但於时白旗未悬,凶威犹壮。”《三国演义》第三二回:“次日,城上竖起白旗,上写‘ 冀州 百姓投降’。”《三国演义》第四八回:“ 周瑜 恐二人深入重地,便将白旗招颭,令众鸣金。” 王毓岱 《乙卯自述》诗:“祖国尊 黄帝 ,降军树白旗。”

(4).喻事败服罪。 金近 《书柜里的故事》:“两个坏老太婆,快快扯出白旗来吧,再不投降,就要轰你们的房子!”

(5).招兵的旗。《三国演义》第五回:“ 操 大喜,於是先发矫詔,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竪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

(6).军队服丧时志哀的旗。《三国演义》第一○四回:“ 蜀 兵退入谷中之时,哀声震地,军中扬起白旗: 孔明 果然死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 左 ( 左良玉 )兵白旗白衣呐喊驾船上。”

(7).古舞名。《敦煌曲子词·剑器词》:“排备《白旗》儛,先自有来由。”

(8).借指落后或反动的东西。《*********诗抄·烈士诗抄--答敌人审问》:“白旗倒了红旗飘,老子生死在这回。”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白旗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白旗”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解析:

一、本义与军事象征 白旗最早指代白色布帛制作的旗帜,常见于古代军事活动。据《说文解字》记载,“旗,熊旗五游,以象罚星”。在战争语境中,白旗自春秋时期起即被用作停战信号,《礼记·檀弓》载“殷人尚白,戎事乘翰(白马),牲用白”,体现早期尚白传统。现代国际法中,白旗被公认为投降标志,《日内瓦公约》规定持白旗者应受保护。

二、引申含义与文化意象

  1. 投降象征:清代《越缦堂日记》载“贼竖白旗乞降”,印证该用法在汉语中的延续性。
  2. 失败隐喻:当代网络用语中,“举白旗”引申为认输或放弃,如“在难题面前举起白旗”。
  3. 和平诉求:白色象征纯洁,国际和平运动中常以白旗表达反战立场。

三、特殊语境使用

  1. 体育竞技:赛车运动中白旗提示赛道存在缓行车辆。
  2. 气象标识:部分国家用白旗表示降雪预警。
  3. 民俗活动:闽南地区“白旗醮”仪式中,白旗承载禳灾祈福功能。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 国际红十字会, 1949. 李如龙. 福建方言与文化.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1.

网络扩展解释

“白旗”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层面:

一、基本含义

  1. 投降标志
    最广为人知的含义是战争中表示投降或请求停战的象征。例如《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冀州百姓投降”场景即用白旗示意。

  2. 军事联络工具
    在战斗中被用作敌对双方临时沟通的标识,如派遣使者时使用。

二、历史演变

三、其他文化含义

  1. 政治隐喻
    20世纪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拔白旗”指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具有政治运动色彩。
  2. 古代军事用途
    曾作为主帅旗帜(五行属金,主征战)或帝王秋季仪仗旗。

四、例句参考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案例或文化延伸,可参考、7、10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贝尔电话实验室表托笔管条直不堪造就捕拏藏行衬搭诞谬动地都契独学寡闻風躅坟坛佛义府首高座乖梗贵本家瑰富曷尝惑媚假合夹塞儿饥耗迳迳惊惋锦衣肉食酒色之徒九相机械能鞠凶敛籴劣迹昭著厉世摩钝没出息难度狞髯张目逆失庞公批郤导窽披榛采兰秋县躯命荣耀三迭阳关梢空深根宁极蛇珠雀环诗葩识职衰歇水月随化檀越推沟维稳温温无功功率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