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兇猛咬人的狗。《楚辭·天問》:“兄有噬犬,弟何欲?易之以百兩,卒無祿?” 王逸 注:“噬犬,齧犬也。” 明 劉基 《拟連珠》之三三:“百廛之市,不畜噬犬。”
“噬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噬犬指兇猛咬人的狗,強調其攻擊性和危險性。該詞由“噬”(咬)和“犬”(狗)組合而成,字面即“會咬人的狗”。
《楚辭·天問》
原文提到:“兄有噬犬,弟何欲?易之以百兩,卒無祿?”(兄長有咬人的惡犬,弟弟為何想要?用百輛車交換後,卻失去了爵祿?)
東漢學者王逸注釋:“噬犬,齧犬也”,即咬人之犬。
《拟連珠》(明·劉基)
“百廛之市,不畜噬犬”,意為繁華集市不養咬人惡犬,暗喻維護秩序需規避危險因素。
《淮南子》
書中提到“保者不敢畜噬狗”,其中“噬狗”與“噬犬”同義,指兇犬。
綜合《漢典》《楚辭》及《淮南子》等文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噬犬》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意思是指狗咬人。具體而言,噬表示咬,犬指狗,因此噬犬表示狗咬。
《噬犬》的首字部首是“口”,表示與嘴有關。它的筆畫數是12,其中噬的筆畫數是11,犬的筆畫數是4。
《噬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話故事。根據傳說,一隻噬犬是中國古代神獸之一,它形似狗但身體龐大,具有極強的攻擊力和咬合力。因此,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被引申為狗咬人。
《噬犬》的繁體字為「噬犬」。
在古代,噬犬可以用另一種形式的漢字來書寫。噬用了一個是由「啇」和「齒」組成的複雜字形代替,而犬則采用了「豶」這個古代常見的字形。這種古代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很少使用。
以下是一些使用《噬犬》這個詞組的例句:
1. 我的狗突然噬犬了一位陌生人。
2. 小明被野狗噬犬之後立刻去醫院就醫。
3. 現代社會中,狗咬人的情況越來越少見。
與《噬犬》相關的詞語有:
1. 噬鋼(指抗壓能力極強的鋼材)
2. 犬牙交錯(形容尖銳的東西交錯在一起)
3. 狗急跳牆(形容走投無路時的狗狗跳牆)
近義詞:狗咬、犬咬
反義詞:人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