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制勝的地位、形勢。《管子·七法》:“成功立事,必順於禮義,故不禮不勝天下,不義不勝人。故賢知之君,必立於勝地。”《六韬·戰車》:“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凡車之死地有十,其勝地有八。”
2.指形勢有利的地方。《新唐書·王承元傳》:“ 承元 據勝地為鄣,置守兵千,詔號 臨汧城 。”《封神演義》第七一回:“營安勝地,寨背孤虛。”
3.名勝之地。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東望平臯,千裡超忽,信 楚 都之勝地。” 明 劉基 《養志齋記》:“ 華亭 在 松江 之濱,勝地冠於 浙 右。” 碧野 《白雲·綠樹·金花》:“那時, 雞公山 與 北戴河 、 廬山 被譽為 中國 三大避暑勝地。”
4.美妙的境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王衛軍 雲:‘酒正自引人箸勝地。’”
“勝地”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勝地”(拼音:shèng dì)指著名的風景優美或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通常與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關。例如:“避暑勝地”“旅遊勝地”。
“勝地”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描述風景優美或特色鮮明的地點,需注意與“聖地”的語義區分。其含義從古至今經曆了從“戰略要地”到“風景名勝”的演變。
「勝地」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是指風景優美、值得參觀或遊覽的地方。
「勝地」的部首是「土」,總共有8個筆畫。
「勝地」一詞源自古代漢語,以繁體字寫作「勝地」。
在古時候,「勝地」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例如,晉朝的寫法是「勝地」(土旁邊是「寸」),而到了唐朝則改為「勝地」(土旁邊是「土」)。
1. 這個海濱城市是一個旅遊的勝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遊客。
2. 我們要去山區的一個勝地,欣賞自然風光。
一些和「勝地」相關的詞語:
- 名勝古迹
- 風景名勝
- 旅遊勝地
- 風景區
與「勝地」意義相近的詞語:
- 名勝
- 旅遊景點
- 風景區
- 景點
與「勝地」意義相反的詞語:
- 垃圾場
- 污染地
- 不宜居住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