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垂的意思、馬垂的詳細解釋
馬垂的解釋
見“ 馬箠 ”。
詞語分解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垂的解釋 垂 í 東西一頭挂下:垂楊柳。垂釣。垂直。垂線。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淚。垂髫(頭發下垂,指兒童)。垂頭喪氣。 敬辭,用于别人(多是長輩或上級)對自己的行動:垂愛。垂憐。垂詢。 傳下去
網絡擴展解釋
“馬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馬垂”是“馬棰”(也寫作“馬箠”)的異體寫法,指馬鞭。該詞在古籍中常見,多用于描述與馬具相關的場景。
二、用法與例句
- 指代馬鞭:如“牽馬垂登先備鞍”,表示騎馬前需備好鞍和鞭。
- 文學意象:古代詩詞中常通過“馬垂”營造畫面,例如:
- 李白《廣陵贈别》:“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間”,描寫拴馬于垂楊下的場景;
- 李颀《送崔侍禦赴京》:“綠槐蔭長路,駿馬垂青絲”,以馬鞭垂落的細節增強畫面感。
三、關聯解析
- 字形演變:“垂”本意為懸挂或下垂(如“垂柳”),但“馬垂”作為固定詞組時特指馬鞭,需整體理解。
- 近義詞:馬杖、馬鞕(均指馬鞭)。
四、注意事項
部分詩句中的“馬垂”可能需根據語境拆分理解(如“垂楊”指柳樹),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垂是什麼意思?
馬垂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mǎ chuí"。馬垂的意思是一種古代軍隊使用的鞭子。這種鞭子通常是由馬鬃或馬尾制成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馬垂的部首是馬,表示與馬有關。它的筆畫數為12,分别是:馬(3畫)+ 土(3畫)+ 土(3畫)+ 全(5畫)。
來源和繁體
馬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見于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餘僕射何之》詩中:“馬上相逢無紀垂何用有”。繁體字為馬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馬垂的寫法可以有所變化。例如,秦代的寫法是“馬墜”、南北朝的寫法是“馬墮”。
例句
1. 他手中拿着一根馬垂,高高地揮舞着。
2. 軍隊指揮官用馬垂鞭策戰馬前進。
組詞
馬垂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常見的與之搭配的組詞。
近義詞
近義詞:馬鞭。
反義詞
反義詞:馬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