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的意思、汗液的詳細解釋
汗液的解釋
汗水。 郭小川 《秋歌》之一:“呵,秋花、秋實、秋天的紅葉,哪一樣不曾浸透我們的汗液。”
詞語分解
- 汗的解釋 汗 à 由身體的毛孔排洩出來的液體:汗水。汗流浃背。 出汗,使出汗:汗顔(因羞慚而出汗;泛指慚愧)。汗馬功勞。汗牛充棟。 汗 á 〔可(?)汗〕見“可”。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 液的解釋 液 è 能流動、有一定體積而沒有一定形狀的物質:液體。液汁。液晶。液态。血液。 * 。溶液。津液。 澄清:“凡為弓,冬析幹而春液角”。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汗液是人體皮膚汗腺分泌的透明液體,主要由水、電解質和少量有機物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組成
- 水分:占99%以上,是汗液的主要成分。
- 電解質:包括鈉、鉀、氯、鈣、鎂等離子,其中鈉和氯濃度最高,這也是汗液鹹味的原因。
- 有機物:如尿素、乳酸、脂肪酸及微量蛋白質。尿素含量約為血液中的20-30倍,但總量仍較低。
2. 分泌機制
- 由小汗腺(遍布全身,約200-400萬個)和大汗腺(集中于腋下、會陰等部位)分泌。小汗腺分泌稀薄液體,大汗腺分泌較濃稠的含脂質液體,被細菌分解後可能産生體味。
3. 主要功能
- 體溫調節:通過蒸發散熱降低體表溫度,是人體應對高溫的核心機制。
- 排洩廢物:排出少量代謝産物(如尿素、氨)及重金屬(如鉛、汞)。
- 皮膚保護:弱酸性(pH 4.5-6.5)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長,同時維持皮膚濕潤。
4. 影響因素
- 環境:高溫、高濕或劇烈運動時分泌量可達每小時2-4升。
- 情緒:緊張、焦慮會刺激交感神經,引發手掌、腳底等部位出汗。
- 疾病:如多汗症(過量出汗)、無汗症(汗液分泌障礙)可能提示代謝或神經系統異常。
5. 特殊現象
- 汗液本身無味,但大汗腺分泌物經皮膚表面細菌分解後會産生異味,即俗稱的“體臭”。
日常情況下,健康成人每天分泌汗液約0.5-1升,極端環境可達10升。維持適當補水與電解質平衡對大量出汗者尤為重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汗液》的意思
《汗液》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指代人體内分泌出的水樣液體,即汗水。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氵”是水的象形字部首,表示液體;右邊的“凡”是表示普通、一般的意思,合起來就是“汗液”了。該詞語的拼音為hàn yè。
拆分部首和筆畫
《汗液》的左邊部首是氵(三點水),表示液體。右邊部首是凡,表示普通、一般。《汗液》共由8個筆畫組成,用來表示這一詞語的所有部分。
來源與繁體字
《汗液》的源于古漢語中的“汗”,原意為“勞動或運動時體外散發的水樣液體”,後來引申為“出汗”。古代文獻常用“汗”字代替現代的“汗液”一詞。在繁體字中,漢字的形狀有所變化,即“汗液”與“汗液”兩字的結構略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使用毛筆和墨水書寫字體,對于“汗液”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按照古代的字體,可以将“汗液”寫成“汗液”。
例句
1. 她緊張得滿頭大汗,汗液順着額頭滴落下來。
2. 夏天運動後,我們身上的汗液會濕透衣服。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汗水、汗珠、流汗
近義詞:汗水、汁液
反義詞:流淚、發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