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悟寂的意思、悟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悟寂的解釋

佛教語。了悟寂滅。謂超脫一切境界,入于不生不滅之門。 南朝 梁 蕭統 《東齋聽講》詩:“昔聞 孔 道貴,今覩釋花珍;至理乃悟寂,承禀實能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悟寂”是佛教術語,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析:

一、基本釋義

“悟寂”由“悟”(覺悟、了悟)與“寂”(寂滅、寂靜)組合而成,指通過覺悟達到超脫生滅的境界,即佛教中“涅槃”的終極狀态。其核心是脫離世俗紛擾,進入不生不滅的解脫之門。

二、出處與文獻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蕭統的《東齋聽講》詩:“至理乃悟寂,承禀實能仁。”,表達對佛理中寂滅真谛的領悟。唐代王維在《飯覆釜山僧》中亦寫道“一悟寂為樂”,将悟寂與禅修之樂結合。

三、哲學内涵

  1. 了悟寂滅:指超越生死輪回,達到“無我”境界,與佛教“空性”思想相關。
  2. 超脫境界:強調脫離一切二元對立(如生滅、有無),歸于寂靜本體。

四、字義分解

五、文化關聯

該詞常見于禅宗詩文,體現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例如明代嚴嵩詩句“歎逝徒延伫,悟寂與誰論”,反映文人對佛理境界的追求。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哲學體系或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中論》《涅槃經》等經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悟寂》的意思

《悟寂》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通過冥思苦想,對生活中的事物和人情世故有所領悟,并達到心靈的甯靜、平靜的境界。

《悟寂》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悟寂》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悟”的拆分部首是“心”,總筆畫數為10;而“寂”的拆分部首是“宀”,總筆畫數為11。

《悟寂》的來源和繁體寫法

《悟寂》這個詞語在古代出現的較少,它源于佛教的思想。佛教強調修行者要通過悟道、悟真理來達到心靈的甯靜與平靜。在繁體字中,對應的寫法是「悟寂」。

古時候《悟寂》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悟」的舊字形是「悞」,它形狀上多了一點,表示對事物的感悟、認識。而「寂」的舊字形是「宀暦」,它要複雜一些,表示寂靜與安甯。

《悟寂》的例句

1. 通過長年苦思冥想,他最終悟到了人生的真谛,達到了心靈的寂靜。

2. 她在沉思寂靜中悟出了許多智慧,而這些智慧讓她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悟寂》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悟道、悟真、悟空、寂寞、寂靜。

近義詞:悟透、頓悟、領悟、明白。

反義詞:浮躁、煩躁、喧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