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uclear energy] 由原子核的變化(如由伴有質量損失的重核的裂變或形成較重核的輕核的聚變)釋放出的能量
即核子能。參見“ 核子能 ”。
核能(又稱原子能)是通過原子核反應釋放的能量,其核心原理基于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
$$ E=mc $$
主要類型與原理:
核裂變
重原子核(如鈾-235)分裂成較小原子核時釋放能量。例如1千克鈾-235完全裂變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70萬倍同量煤燃燒的化學能。
核聚變
輕原子核(如氫同位素)在高溫高壓下結合成較重核,釋放的能量比裂變更大,太陽能量即來源于此。
核衰變
原子核自發衰變過程中釋放能量,常見于放射性元素。
應用與特點:
争議與挑戰:
盡管核能高效,但存在核洩漏風險(如福島事故)和核廢料長期儲存難題。目前全球約10%電力來自核能,聚變技術仍在研發中。
如需更詳細數據,可查看、5、6等來源。
核能是指原子核反應中釋放出的能量。核能的拆分部首是木,筆畫數為10。
此詞來源于漢語,是由“核”和“能”兩個字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核”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候,“核”字的寫法也是與現代相同。
例如,可以使用“核能”這個詞來組成其他詞語,如“核能發電”、“核能産業”等。
與“核能”相關的近義詞有“原子能”、“中子能”等,都指通過核反應釋放出的能量。
而與“核能”相反的概念是“非核能”,指非核反應釋放的能量。
以下是一個例句:“核能的利用可以為人類提供清潔、高效的能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