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平原君 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毛遂 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 遂 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後常以“處囊”比喻一個人的才智得到機會便顯露出來。 唐 駱賓王 《上瑕丘韋明府啟》:“是以 臨淄 遣婦,寄束緼於 齊 鄰, 邯鄲 下客,效處囊於 趙 相。”
“處囊”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核心含義與才智在機遇中的顯現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了毛遂自薦的經典對話。平原君以“錐處囊中”(錐子放在布袋裡,尖端會立刻顯露)比喻賢士的能力應顯而易見,而毛遂則反駁道:“若早得處囊中,便能脫穎而出(整個錐尖穿出布袋)”,強調才能需在機會中方能完全展現。
如唐代駱賓王在《上瑕丘韋明府啟》中引用此典:“效處囊於趙相”,借毛遂典故表達對自身才能的自信。
“處囊”通過“錐處囊中”的比喻,生動傳達了才能與機遇的關系,強調才能需要機會作為載體才能完全展現。其典故體現了中國古代對人才價值的認知,至今仍常用于文學與日常表達中。
處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處”和“囊”。
部首拆分:
處:人字旁
囊:囗字旁
筆畫:
處:5畫
囊:6畫
來源:
處囊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是指有容納物品或價值的囊袋。
繁體寫法:
處囊
古時候漢字寫法:
處囊
例句:
1. 這個囊袋可以處囊許多物品。
2. 他将金銀珠寶裝在了處囊中。
組詞:
處囊天宮、處囊大吉、處囊中物
近義詞:
囊括、收納、貯藏
反義詞:
散失、溢出、丢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