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即命的意思、即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即命的解釋

(1).順從正理;遵從王命。《易·訟》:“九四:不克訟,復即命渝。” 朱熹 本義:“即,就也。命,正理也。” 高亨 注:“爻辭言:人不勝訴,則返而從君上之命令告諭。”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方城》:“ 愬 拜即命,于皇之訓。”

(2).即世,死亡。《左傳·文公六年》:“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長,是以并建聖哲……衆隸賴之,而後即命。” 楊伯峻 注:“命謂天命,天命已終,而往就之。猶 成 十三年《傳》之‘即世’、前文之‘違世’,皆死之異稱。”

(3).受天命。謂即天子位。 漢 蔡邕 《光武濟陽宮碑》:“戮力戎功,翼戴 更始 ,義不即命,帝位闕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即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1. 順從正理或王命
    指遵循正統法則或服從君主的命令。此義源于《易經·訟卦》的“復即命渝”,朱熹注解“命”為“正理”。唐代柳宗元《平淮夷雅·方城》中“愬拜即命”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2. 死亡
    作為“即世”的異稱,表示生命的終結。《左傳·文公六年》有“而後即命”,楊伯峻注釋“命”指天命終結,即死亡。

  3. 受天命即帝位
    特指繼承天子之位,如漢代蔡邕《光武濟陽宮碑》中“帝位闕焉”,暗含受天命登基的語境。

二、延伸用法與例句

三、總結

“即命”的三種含義均圍繞“遵從”與“終結”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更完整古籍引證,可參考《易經》《左傳》及唐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即命

即命是一個中文詞彙,表示立即執行命令或接受命運的安排。該詞可以拆分成“即”和“命”兩個部分。

“即”是一個常用的副詞,表示立刻、馬上的意思。它的部首是“卩”,總共有九個筆畫。

“命”是一個常用的名詞,表示生命、命運的意思。它的部首是“⺾”,總共有四個筆畫。

《即命》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形容一個人立即執行命令或接受命運的安排。在古代漢字中,該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繁體字中,即命可以寫作「即命」。

以下是一些使用即命的例句:

  1. 他接到命令後,即命前往執行。
  2. 即命須立即報到。

一些與即命相關的詞彙有:

一些與即命相反的詞彙有: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了解到了即命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一些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