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盛器。 清 毛奇齡 《小三吾唱和詩序》:“圓方櫑器,并一切細碎之物,不移而具。”
櫑器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相關擴展
與“镈器”的區分
需注意與“镈器”(bó qì)區别,後者為農具(如鋤頭),見于《周禮·考工記》()。
與“敧器”的混淆可能
另一字形相近的“敧器”(qī qì)為古代汲水或計時工具,利用重心變化實現自動扶正或傾倒()。兩者功能、讀音均不同,需結合上下文辨别。
三、文獻參考
目前關于“櫑器”的釋義主要源自清代文獻及網絡辭書(),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确認。
《櫑器》(lěi qì)是一個漢字詞語,櫑指的是古代用來磨鹽的器具。而器則指的是工具、器械。
櫑器的拆分部首是木(mù),表示該字的意思與木有關。櫑器的總筆畫數為15畫。
櫑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鹽業。在古代,人們通過磨鹽方法來制取鹽。櫑器作為一種工具,起到了磨鹽的作用。櫑器這個詞便用來表示這種工具。
櫑器的繁體字為檑器。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今天有所不同。櫑器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櫑器。
1. 最初的鹽産業依靠着櫑器來生産鹽。
2. 這個櫑器早已經被淘汰,現在已經很少人用了。
櫑器的組詞可以根據詞性進行合理的組合。例如:櫑器技術、櫑器制造、櫑器使用等。
與櫑器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磨鹽器、磨鹽機、鹽研磨器等。
與櫑器意思相反的詞語有:鹽罐、鹽盒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