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鳍豚的意思、白鳍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鳍豚的解釋

又稱“淡水海豚”。哺乳綱,白鳍豚科。中國特有的珍稀動物。體長15白鳍豚25米。吻長,有齒約一百三十枚。體背淡藍灰色,腹面白色。以魚為食。主要栖息于洞庭湖及長江中、下遊一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鳍豚(學名:Lipotes vexillifer)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鲸類動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白鳍豚又稱白鳍鲸、白旗、揚子江豚等,屬于哺乳綱鲸目淡水豚科,是中國長江中下遊特有的珍稀物種。其學名中“Lipotes”意為“遺落的”,“vexillifer”指“背負旗幟”,形容其背鳍特征。

二、形态特征

  1. 外形:體長1.5-2.5米,紡錘形身體,皮膚光滑無毛,背部淺藍灰色,腹部白色。
  2. 特殊結構:長而扁的吻部(約30厘米),130顆圓錐形同型齒;背鳍呈三角形,尾鳍為新月形。
  3. 生理特征:恒溫動物,體溫維持在36℃左右。

三、生态習性

四、保護現狀

五、名稱争議

“白鳍豚”名稱易誤解其鳍色(實際背鳍呈青灰色),但因曆史沿用廣泛,仍為常見稱謂。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滬江詞典、360百科()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鳍豚

白鳍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動物,屬于鲸目齒鲸亞目,又稱為白鳍海豚。它是一種體态小巧、身體呈灰黑色的海洋哺乳動物,常分布于溫暖海域。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白(白字的部首為白字部):由“日”和“白”組成,并且白的左右上下可以用橫豎撇捺畫,總共10畫。

鳍(鳍字的部首為魚字部):由“魚”和“敝”組成,并且鳍的左右上下可以用橫豎撇畫,總共12畫。

豚(豚字的部首為豕字部):由“豕”和“日”組成,并且豚的左右上下可以用橫豎撇畫,總共7畫。

來源:

“白鳍豚”一詞來自于它的外貌特征。白鳍豚的鳍鳍膜呈白色,因此得名。同時,它也是一種海洋中的豚魚,因此稱之為白鳍豚。

繁體:

白鰭豚(繁體字中的鳍字為鰭)。

古時候漢字寫法:

白:辶巳彡廣刂冫

鳍:幾⺆刂冖㐄(豖)

豚:亠幾冂力(豕)

例句:

白鳍豚在長江口沿岸偶爾可見。

組詞:

白鳍豚團體、白鳍豚保護區、白鳍豚觀察

近義詞:

白鳍海豚、白鳍魚豚

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