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垂休的意思、垂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垂休的解釋

顯示祥瑞;降福。 唐 元稹 《辨日旁瑞氣狀》:“此皆陛下禮行郊廟,誠達神祇……近臣興感,上帝垂休,克呈捧日之祥,以表動天之德。” 宋 司馬光 《乞開言路劄子》:“公私兩困,盜賊已繁,猶賴上帝垂休,歲不大飢。” 明 李東陽 《不寐》詩:“着鞭讓 祖生 ,割席效 管寧 。從此畢餘志,垂休俟千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垂休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厚重感的書面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帝王或尊長将恩德、福澤留傳後世”,亦可引申為“天地神明降下祥瑞”。該詞由“垂”與“休”二字複合構成:

  1. 字源解析

    “垂”在《說文解字》中釋作“遠邊也”,段玉裁注曰“引申為懸垂、留傳”;“休”本義為“人在樹蔭下歇息”,《爾雅·釋诂》載“休,美也”,故衍生出吉慶、福澤之意。二字疊加後,形成“自上而下的恩澤綿延”意象,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與祭祀文獻。

  2. 文獻用例

    唐代韓愈《郓州溪堂詩序》載“于以垂休,厥有成績”,此處指帝王功業澤被後世;宋代王禹偁《賀南郊大赦表》雲“嚴配圜丘,仰膺于垂休”,特指祭祀時神明降下祥瑞。

  3. 現代語義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收錄該詞為“流傳功業美德”,《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16)則強調其“自上施予的吉慶”特性。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古建築題刻等專業領域,如北京孔廟明代碑文有“聖德垂休”字樣。

  4. 文化關聯

    《尚書·微子之命》中“世世享德,萬邦作式”的治國理念,可視為“垂休”概念的思想源頭,體現中華文化中“德澤綿長”的政治倫理觀。

網絡擴展解釋

“垂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顯示祥瑞或降福,多用于描述上天、神明或帝王對人間賜予福祉的意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分解

    • 本義為“挂下、下垂”(如垂柳),引申為流傳、留存(如永垂不朽),或表示接近、将要(如垂老、功敗垂成)。
    • 在“垂休”中,取“自上而下賜予”之意,體現尊崇與恩澤的施予。
    • 本義為“歇息”(如休息),引申為美好、吉慶(如休戚相關),或指福澤、祥瑞(如休征)。
    • 在“垂休”中,特指神明或帝王降下的福分或祥瑞。

文獻引證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與奏章,例如: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古籍如《全唐文》《宋史》等。

别人正在浏覽...

百琲半空碑刻備列測量朝憲稱伐呈送稱亭淬勵打牙犯嘴餓狼範丹坲坲富家巨室罦罬改惡為善改邪歸正歸正首邱狠心辣手加法謇謇谔谔金昴就棍打腿就理課講空盡苦克棱縫欐欐臨死不怯籬畔六樂龍奧内間霹靂舞搶步橋肚奇警權奪群山阒其日崩軟背脊贍逸盛極一時飼養悚切遂迷忘反探測騰謗屯滞晚伴兒王鼎撾築五藏神相形見绌小海霄路西方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