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藏神的意思、五藏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藏神的解釋

亦作“ 五臟神 ”。道教謂五髒各有神主,即心神、肺神、肝神、腎神、脾神。合稱“五藏神”。見《黃庭内景經·心神》。 唐 白居易 《感事》詩:“睡適三屍性,慵安五藏神。”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秀才每聞道請,恰便似聽将軍嚴令,和他那五臟神願隨鞭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藏神"是漢語中源于道教文化與中醫理論結合的複合概念,指人體内五髒對應的神靈系統。"五藏"即心、肝、脾、肺、腎五個髒器,"神"在此語境中既指髒器功能的主宰者,又具有人格化的神靈屬性。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道教典籍《黃庭經》,後逐漸融入中醫養生理論體系。

具體釋義包含三個層面:

  1. 生理功能象征:各藏神分别對應髒器功能

    • 心神(丹元)主血脈與神志
    • 肝神(龍煙)主疏洩與藏血
    • 脾神(常在)主運化與統血
    • 肺神(皓華)主氣司呼吸
    • 腎神(玄冥)主藏精與生殖
  2. 道教修煉術語:《雲笈七籤》記載五藏神修煉法,主張通過存思、導引等術調和髒腑陰陽。如"心屬離火,其神朱雀;腎屬坎水,其神玄武",體現道教将髒器功能與星宿崇拜相結合的特殊認知體系。

  3. 民俗文化延伸:民間有"祭五藏廟"習俗,《中國民俗大典》載錄部分地區保留着通過特定飲食供奉五藏神的傳統,如立春日食春餅謂之"養肝",冬至食羊肉謂之"補腎"。

該詞在《黃帝内經·靈樞》中被賦予"五髒安定,血脈和利,精神乃居"的醫學内涵,現代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仍沿用"五藏藏神"學說解釋情志與生理的關聯機制。需要注意的是,當代詞典釋義多采取"主功能說"與"拟神說"并存的解釋方式,既保留傳統文化特質,又符合現代科學認知框架。

網絡擴展解釋

“五藏神”是道教及中醫理論中的概念,指人體五髒(心、肝、脾、肺、腎)對應的五種神靈或功能象征,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五藏神”又稱“五髒神”,道教認為五髒各有神主,分别為:

2.文化背景

3.實際應用

4.相關辨析

五藏神融合了道教修煉與中醫養生觀,既象征髒腑功能,也體現傳統對身心關聯的認知。若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可參考《黃庭内景經》或白居易詩作。

别人正在浏覽...

拔樹撼山本意鞭镫鬓鬟不挑之祖笞撻捶撻賜墩趣襲疊巘頂骨丁香柿端慧多材多藝粉白黛緑奉若神明蜂擁而上高不辏低不就禾詞鼓花麻調嘴荒萊豢擾回禀火玉繭蠶熸炮見識禁財舅子聚積狂嗥款悉兩合股份公司躐學樓舍露柱邁世芒茅滅威糜粥南瓜子排長龐豫披曆頗說齊門寝殿辱麼社鼠城狐十二金牌蝨建草雙秤司物壇位同憂推列完罅窩裡翻陷入僵局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