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觀台的意思、觀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觀台的解釋

瞭望天象之台。《左傳·僖公五年》:“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 杜預 注:“觀臺,臺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诔〉》:“視朔書氣,觀臺告祲。” 張銑 注:“觀臺,觀災祥氣之臺也。” 唐 薛存誠 《觀南郊回仗》詩:“候刻移宸輦,遵時集觀臺。”一說“觀”讀去聲。觀台,指天子諸侯宮門雙阙之台。參閱《左傳·僖公五年》 楊伯峻 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觀台”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境:

一、基本含義

指高處用于觀察事物的平台,如瞭望台或天象台。最初用于實際建築,後衍生出比喻義,表示“以客觀視角全面審視事物”。

二、曆史溯源

  1. 《左傳》典故:最早記載于《左傳·僖公五年》,描述魯僖公登觀台記錄天象,符合禮儀規範。
  2. 功能演變:從單純觀察天象的物理建築(如杜預注“台上構屋可遠觀者”),逐漸引申為象征性概念,強調觀察事物的高度和客觀性。

三、具體釋義分歧

  1. 天象觀測說:主流解釋認為特指古代觀測天文、氣象的高台,如《文選》注“觀災祥氣之台”。
  2. 宮阙建築說:楊伯峻在《左傳注》中提出另一種解讀,認為指天子/諸侯宮門兩側的阙台建築,此處“觀”讀作guàn(去聲)。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多使用其比喻義,常見于文學或哲學領域,例如:“學者需立于觀台之上,方能洞察曆史規律”。

提示:若需考證具體古籍用例,建議查閱《左傳》原文及杜預、楊伯峻等注疏對比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觀台的意思

觀台是指供人觀看比賽、演出、慶典等活動的高台或平台。它通常建在開放的場地上,可以容納觀衆,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觀賞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觀台的拆分部首是見(⺾),其中“⺾”稱為刀字旁,表示與刀具相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是12畫。

來源和繁體

觀台在古代漢字中寫作「觀臺」,「臺」是一種繁體字形式。在今代簡化字中,「臺」被改寫為「台」。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觀台》的寫法是「觀臺」。其中,“觀”是指觀看,而“臺”是指高台。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及碑銘中經常出現。

例句

1. 這座觀台位于山頂,從那裡可以欣賞到壯麗的風景。

2. 觀台上聚集了許多人,他們為運動員加油助威。

組詞

觀看、觀衆、觀賞、觀景、觀測

近義詞

看台、觀衆席、坐席

反義詞

參賽、演出台、台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