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俗的意思、邁俗的詳細解釋
邁俗的解釋
超脫世俗。《世說新語·文學》“初,注《莊子》者數十家” 劉孝标 注引《向秀别傳》:“ 秀 與 嵇康 、 呂安 為友,趣舍不同。 嵇康 傲世不羈, 安 放逸邁俗,而 秀 雅好讀書。” 宋 龔鼎臣 《東原錄》:“ 齊 人 王達靈 者,高士也。精覈九經,該博諸子,肥遯邁俗,日無全人。” 清 梅曾亮 《<恥躬堂文集>序》:“然嘗自言吾文不欲學古人,則詩又豈規規於古人哉?特其邁俗慷慨之氣,有與古人同者。”
詞語分解
- 邁的解釋 邁 (邁) à 擡起腿來跨步:邁步。邁進。 老:老邁。年邁。 遠行:遠邁。 豪放:豪邁。 超過:“則三王可邁,五帝可越”。 英裡(用于機動車行車速度):每小時八十邁。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
- 俗的解釋 俗 ú 社會上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俗尚。風俗。習俗。約定俗成(指某種事物是由群衆通過長期實踐而認定形成)。 大衆化的,最通行的,習見的:俗名。俗語。俗曲。雅俗共賞。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厭的:
網絡擴展解釋
“邁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超脫世俗,多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或行為具有超凡脫俗的特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mài sú
- 詞義:指超越凡俗、不拘泥于世俗常規,體現高尚或灑脫的品格。
- 詞性:動詞性短語(實際使用中常作形容詞性描述)。
2.語義與用法
- 超脫世俗:強調對世俗價值觀的超越,如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例如《世說新語》中形容呂安“放逸邁俗”,即指其行為灑脫、不拘小節。
- 高尚氣節:常與“高節”“高情”等詞搭配,構成成語“高節邁俗”(氣節高尚)或“高情邁俗”(情緻高雅),凸顯人物的精神境界。
- 古籍用例:如宋代龔鼎臣《東原錄》提到隱士王達靈“肥遯邁俗”,指其隱居避世、超然物外。
3.相關語境
- 文學評價:用于稱贊文人或藝術家的風骨,如形容書法“高古不群,超塵邁俗”(例句)。
- 曆史人物:魏晉名士嵇康、呂安等常被描述為“邁俗”,體現其特立獨行的性格。
4.現代應用
- 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創作,描述超凡脫俗的人物特質或藝術作品風格,如“他的畫作風格邁俗,充滿禅意”。
“邁俗”是對精神境界或行為方式的贊美,強調脫離凡俗、追求更高層次的價值。其内涵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隱逸思想、名士風度密切相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邁俗:詞義解釋
邁俗(mài sú)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超越庸俗,不拘小節,追求高尚品質。
拆分部首和筆畫
邁字的拆分是辶(辵)+ 賣,部首是辶(辵),筆畫數是8;俗字的拆分是亻(人)+ 谷,部首是亻(人),筆畫數是9。
來源和繁體
邁俗這個詞語來源于《論語·為政篇》:“知其不可而為之,邁幾,天下至公。”意指追求卓越的品質,超越一般人的庸俗之舉。
邁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邁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邁字的寫法為「邁」,俗字的寫法為「俗」。
例句
他勤學苦練,追求卓越,一直在邁俗的道路上努力。
他的行為庸俗不堪,完全沒有邁俗的精神。
組詞
邁步、邁進、邁開、時俗、引導去俗
近義詞
超脫、卓爾、高尚、崇高、超凡
反義詞
庸俗、低級、平庸、拘束、俗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