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關預的意思、關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關預的解釋

(1).參與;過問。《魏書·皇甫徽傳》:“創謀之始,本不關預,雖貪榮賞,實内愧於心。”《新唐書·姜公輔傳》:“帝怒,謂翰林學士 陸贄 曰:‘ 唐安 之葬,不欲事塋壠,令累甓為浮圖,費甚寡約,不容宰相關預,苟欲指朕過爾!’”《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甯二年》:“ 升之 既登相位,于條例司不肯關預。”

(2).相幹,關連。 宋 司馬光 《葬論》:“人之貴賤貧富壽夭繫於天,賢愚繫於人,固無關預於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關預"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其核心含義是參與、幹預、過問,尤其指參與或幹預本不屬于自身職責範圍的事務。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

  1. 參與、幹預

    指主動介入或插手某件事務,尤指涉及公共事務或他人事務。

    例: "國之大事,庶民不得關預。"(國家大事,平民不得幹預。)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2. 關聯、牽涉

    引申為與某事有關聯或牽涉其中。

    例: "此案關預甚廣,需謹慎查辦。"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用法特征


三、近義詞辨析

詞彙 核心意義 差異點
關預 主動介入他事 強調"越權參與"的貶義色彩
參與 加入其中 中性詞,無越權含義
幹涉 強行幹預 貶義更強,含強制意味

來源:《同義詞大詞典》(張志毅主編)


四、古籍用例佐證

  1. 《後漢書·窦融傳》:

    "不宜關預朝政。"(不應幹預朝廷政事。)

  2. 《宋史·職官志》:

    "樞密院掌兵籍,宰相不得關預。"(宰相無權過問軍事部署。)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許嘉璐主編)


五、現代使用建議

現代漢語中,"關預"多被"幹預""參與"取代,但仍在曆史研究、法律文書等專業領域保留使用,需注意其隱含的"越權"語義。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李行健主編)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辭書及語言學著作,确保學術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關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一、參與或過問

指主動介入、管理某件事務。例如:

二、相幹或關聯

表示事物之間存在聯繫或影響。例如:

補充說明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關預”拆解為“關心+預期”,但這一說法未見于古籍或高權威來源,可能是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理解,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建議需要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用法時,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魏書》《新唐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奧竈哺饷不整財成餐玉嘈亂層亘側言寵綏笪笞淡默道聽耳食嵽嵲泛非洲主義房苑逢值改定挂罥詭錯橫剖面紅彤彤豁然貫通将仕郎薦新剿竊棘門旌揚灸眉恺弟考評坑填控名責實淚眼汪汪靈胥緑珠墜樓門隸民熙物阜莫可究诘奶胖鬧酸款慓銳千裡客喬松之壽慶牍欽派人工流産三科九旨山腰沈靜寡言審物聳慕灘子廷議吞言咽理憸愎先軌鮮潤曉答戲詞系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