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參與;過問。《魏書·皇甫徽傳》:“創謀之始,本不關預,雖貪榮賞,實内愧於心。”《新唐書·姜公輔傳》:“帝怒,謂翰林學士 陸贄 曰:‘ 唐安 之葬,不欲事塋壠,令累甓為浮圖,費甚寡約,不容宰相關預,苟欲指朕過爾!’”《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甯二年》:“ 升之 既登相位,于條例司不肯關預。”
(2).相幹,關連。 宋 司馬光 《葬論》:“人之貴賤貧富壽夭繫於天,賢愚繫於人,固無關預於葬。”
“關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解釋:
指主動介入、管理某件事務。例如:
表示事物之間存在聯繫或影響。例如: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關預”拆解為“關心+預期”,但這一說法未見于古籍或高權威來源,可能是引申或特定語境下的理解,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建議需要更全面的古籍例句或用法時,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魏書》《新唐書》等原始文獻。
關預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包括“關”、“預”和“關”。下面将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關預在漢語中是一個副詞短語,用于表示對事物的考慮、估計和預計,意味着“對……有所顧慮、估計或預測”。例如,我們可以說:“他對這次考試結果很關預。”這句話的意思是他對這次考試結果懷有一定的顧慮和預計。
關的拆分部首是“關”字自身,筆畫數為6。預的拆分部首是“言”,筆畫數為7。具體拆分如下:
關預這個詞來源于漢語,在簡體中文中使用較多。在繁體中文中,關預轉寫為「關預」。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關預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漢字的演變和變體在曆史上普遍存在。然而,關預這個詞的基本含義沒有發生改變。
下面是幾個使用關預的例句:
關預可以作為一個詞語單獨使用,也可以作為組詞的部分出現。一些以關預開頭的組詞有:“關預估計”、“關預測”、“關預考慮”等。
與關預含義相近的詞語有“猜測”、“推測”、“預測”。
與關預相反的詞語有“不關預”、“不顧慮”等。
通過以上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關預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