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锉薄銅錢取其屑另鑄錢。《後漢書·劉陶傳》:“願陛下寬鍥薄之禁,後冶鑄之議。”
(2).澆薄;刻薄。《新唐書·魏徵傳》:“且暇豫而言,皆敦尚 孔 老 ;至於威怒,則專法 申 韓 。故道德之旨未弘,而鍥薄之風先搖。”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一》:“世未有鍥薄姦黠而友于兄弟者。”
“锲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文獻用例來理解:
古代經濟行為
指通過锉薄銅錢邊緣、收集金屬碎屑以重新鑄錢的非法手段。這種行為在漢代曾被嚴格禁止,如《後漢書·劉陶傳》提到:“願陛下寬锲薄之禁,後冶鑄之議”。知網百科進一步解釋,“锲薄”也指錢币因非法加工而變得薄小、厚薄不均的狀态。
形容性格或社會風氣
引申為“刻薄”“澆薄”,指人情淡薄或品行苛刻。例如《新唐書·魏徵傳》批評:“锲薄之風先搖”,描述道德未興而刻薄之風已盛的現象。清代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亦用此詞形容奸詐之人對待親族的冷漠。
該詞兼具具體行為(古代經濟弊端)與抽象特質(人性或風氣)的雙重含義,需根據文獻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锲薄》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堅持不懈、追求卓越。這個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情時持之以恒、不怕辛苦,勤奮努力,以達到自己的目标。
《锲薄》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锲薄》一詞最早出自戰國時期的《荀子·勸學》:“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這句話的意思是:锲(刻)下的木頭,即使放置很久不動,也不會斷裂;而堅持刻下去就能雕刻金石。後來,人們将“锲而不舍”的“不舍”變為“薄”,形成了成語《锲薄》。
《锲薄》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鍥薄》。
《锲薄》這個成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
锲:長方形斜折長方形
薄:三點水下花旁
1. 他在學習上一直锲薄不舍,終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2. 隻有锲薄不舍地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锲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例如:
《锲薄》的近義詞是“锲而不舍”,意思既相近又強調了堅持不放棄的意志。
《锲薄》的反義詞是“敷衍塞責”,意思是做事敷衍了事,不盡心盡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