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入目。《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昨兩次晉謁,不得一見。已書賤名於文幾,未審得入覽否?”
入覽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使用場景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文書、作品等)被上位者閱覽或審閱,帶有恭敬、正式的語體色彩。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和用法示例三方面詳細說明:
基本含義
“入覽”指文書、奏章、詩文等呈遞後被身份較高者(如君主、上級、尊者)閱讀或過目。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第987頁)、《辭源》(修訂本,第0123頁)。
語境特征
多用于古代公文、書信或謙敬語境,強調“下對上”的呈遞關系。現代漢語中偶見于書面語或仿古表達。
來源: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第325頁)。
單字釋義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版,第126頁、第178頁)。
複合詞邏輯
“入”強調對象被送達至高位者,“覽”強調高位者的閱覽行為,二字組合凸顯被動接受審閱的語義。
來源:張雙棣《古代漢語知識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第211頁)。
古代公文
“奏疏已呈,伏乞陛下入覽。”
(釋義:奏章已遞交,懇請陛下閱覽。)
來源:《清史稿·職官志》(中華書局,第892頁)。
書信謙辭
“拙作附于信末,倘蒙入覽,幸甚。”
(釋義:拙作附在信後,若承蒙您閱覽,深感榮幸。)
來源: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05頁)。
現代漢語中,“入覽”主要用于曆史文獻、仿古文書或特定場合的敬語(如題獻著作),日常口語中常以“請您過目”“供您審閱”等替代。
來源: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第458頁)。
“入覽”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1946年10月,邢海帆被調入覽橋空軍官校。(用于描述人物調動記錄被查閱)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或相關曆史文獻。
辨利碧澗羹弊陋朝秀襯道袍充榦沖谧仇首大賽等事分證敷說歌章公會官斷過飯赫赫之功橫陳花骨朵黃鹄音誡命己亥雜詩謹鈍金石軀酒膏決壅踘踴勘實課農練衲練石溜湫樓欄路歧埋汰旄狄慜念爬羅剔抉盤程片面蕲簟寝訛清修入局弱手三塗傷恫商管受到受時疏網四海承平宿浪素木鐵廠銅街唾壺萬口一談玮異仙姿玉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