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ountain gap;mountain pass] 連綿的山嶺中間的較低處
唐古拉山口
(1).山與山交會的隘口。 唐 岑參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詩:“山口月欲出,先照關城樓。”《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我就依他説的穿過兩個村子,尋着山口上來,果然這山崗上有個小村。” 蕭乾 《萬裡趕年》:“ 新疆 有雪山,天一放晴,有山口子的地方必然有山洪奔下來。”
(2).山中洞口。 唐 王維 《桃源行》:“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3).琵琶、三弦之類樂器上端架弦處。箫管的吹竅也稱“山口”。
山口在漢語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指山脈中相對低窪、便于通行的地段,是連接山體兩側的重要通道。以下從字義、地理特征及文化引申三個角度解析:
組合義:山脈中形似“開口”的通行要道。
自然形态
通常位于山脊線凹陷處,因地質構造(如斷層、侵蝕)形成鞍狀地貌,兩側地勢較高,中間通道狹窄㊟。
示例:昆侖山口(青藏高原)、劍門關(四川盆地咽喉)。
功能屬性
文學意象
詩詞中象征艱難與希望的交界,如王維《使至塞上》“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蕭關”為隴山山口)㊟。
現代轉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清代文字學著作。
㊟ 《地理學名詞》(第二版),科學出版社,2007年。
㊟ 《中國曆史地理綱要》,史念海,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 《中國自然地理圖集》,劉明光主編,中國地圖出版社,2010年。
㊟ 《全唐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 日本《地名大辭典》,東京堂出版,1998年。
“山口”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連綿山嶺中間的較低處或通道,通常為交通要道。例如:
指傳統弦樂器或管樂器的關鍵部位:
地理學中,山口又稱“垭口”或“山鞍”,多由河流侵蝕、斷層活動等自然作用形成。如需更詳細的地質形成機制,可參考地理學專業文獻。
逋刻不庭廠珰觕荦盜例嵽霓獨婦山訪募犯寒法嗣糞桶告老還家害氣哈肋巴好聲好氣河豕鴻眇黉序轟旋禍苗禍烖漸淤緘劄潔身累行傑什急龍車警種開喪開緒勘鞠稞麥口劄流镝溜鈎子龍鳳鸾鶴聲亂群蠻纥恒眠芊滂葩擒捉棄瓊拾礫渠伊錢乳卵三忠騷句商論社會學聖眷石抹詩薮收拔殊瑰殊色歲闌套文妥實外曾祖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