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甫竁的意思、甫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甫竁的解釋

開始挖墓穴。 周 代王喪,葬前先蔔墓域,得吉兆後開始挖地造墓穴。《周禮·春官·小宗伯》:“蔔葬兆,甫竁,亦如之。” 賈公彥 疏:“既得吉而始穿地為壙,故雲甫竁也。”又《春官·冢人》:“大喪既有日,請度甫竁,遂為之屍。” 賈公彥 疏:“雲請度甫竁者,謂冢人請於冢宰量度始穿地之處也。”後以“甫竁”指墓穴。《隋書·元德太子昭傳》:“将寧甫竁,長違 望苑 。” 唐 褚遂良 《唐太宗文武皇帝哀冊文》:“ 周 營甫竁, 漢 啟泉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甫竁(fǔ cuì)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甫”和“竁”二字組合而成,其含義與古代喪葬禮儀密切相關。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本義解析

  1. “甫”的含義

    “甫”作副詞時表示“剛剛”“開始”,如《說文解字》釋為“始也”。在“甫竁”中強調動作的初始階段。

  2. “竁”的含義

    “竁”專指挖掘墓穴,《周禮·夏官》載:“大喪,甫竁。”鄭玄注:“竁,穿圹也。”即挖掘墓坑的行為。

  3. 複合詞義

    “甫竁”指喪葬禮儀中初次挖掘墓穴的環節,特指動工開挖墳圹的起始階段,體現古代對喪事的嚴謹流程。


二、引申與用法特點

  1. 禮儀語境

    該詞多用于描述周代以降的喪禮制度,如《周禮·春官》記載:“蔔葬兆,甫竁亦如之。”指占卜選定墓地後,需舉行“甫竁”儀式後方能正式掘墓。

  2. 時間性強調

    “甫”字突出動作的起始,區别于後續的“成竁”(墓穴完工),反映古人對喪葬進程的階段性劃分。

  3. 文化内涵

    結合“慎終追遠”的儒家思想,“甫竁”不僅是物理行為,更蘊含對亡者的敬重,需依禮制擇吉時、定方位後施行。


三、權威文獻佐證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周禮注疏》(鄭玄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4. 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華書局,2004年。

網絡擴展解釋

“甫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與喪葬禮儀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本義與起源

  1. 初始含義
    “甫竁”指開始挖掘墓穴的儀式,源自周代王室的喪葬流程。根據《周禮》記載,王喪時需先占卜選定墓地(蔔葬兆),獲得吉兆後才會動工挖掘墓穴,這一過程稱為“甫竁”。

  2. 字義拆解

    • 甫:副詞,表示“開始”“剛剛”。
    • 竁(cuì):動詞,意為“挖掘墓穴”;名詞引申為“墓穴”或“孔洞”。

二、引申與文獻用例

  1. 詞義擴展
    後世将“甫竁”直接代指墓穴。例如《隋書·元德太子昭傳》記載:“将甯甫竁”,即指安葬于墓穴中。

  2. 唐代用例
    褚遂良在《唐太宗文武皇帝哀冊文》中寫道:“周營甫竁,漢啟泉闱”,以“甫竁”與漢代“泉闱”(陵墓)對舉,強調其作為墓穴的含義。

三、相關禮儀背景

周代喪葬制度中,“甫竁”是重要環節,需由專職官員(如冢人)向冢宰請示墓穴的尺寸和位置,确保符合禮制規範。

“甫竁”最初指喪葬禮儀中“開始挖掘墓穴”的步驟,後引申為墓穴的代稱,反映了古代對喪葬流程的嚴謹态度。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出處,可參考《周禮》及唐代史書、碑文等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死愛心才捷扯手鹑奔詞牋叢帖翠消紅減挫敗代語誕虛典商谛號讀物貳轺惡衣腐儒凫鹜綱領高更姑容紅白喜事鴻書花礎滑行荟粹晦景夥食椒口膠黏寄監麂鹿積年吉帖可憐見口吞三世窺筒哭窮賴親哢吭慢節奏南翁肭朓哦誦捊取錢靫兒棄取絨繡乳汁腮巴傷廉試業霜髫輸賮死馬醫五星聚縣家歇工戲邪絶徙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