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耽淪的意思、耽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耽淪的解釋

猶沉溺。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帶五利之印,尚公主之貴,耽淪勢利,不知止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耽淪”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極低,主要見于古代文獻。其含義可以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耽”和“淪”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1. “耽”的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 《說文解字》釋“耽”為“耳大垂也”,指耳朵大而下垂的樣子(《說文解字·耳部》)。
    • 主要引申義: 由耳朵下垂引申出“沉溺”、“迷戀”、“喜好過度而不知節制”的意思。這是“耽”在複合詞中最常用的含義。例如《詩經·衛風·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毛傳:“耽,樂也。” 鄭玄箋:“耽,非禮之樂。” 即指過分沉溺于歡樂(此處指男女之情)。
    • 其他引申義: 也有“延遲”、“停留”的意思(如“耽擱”),但在此詞中不常用。
  2. “淪”的本義與引申義:

    • 本義: 《說文解字》釋“淪”為“小波為淪”,指水的小波紋(《說文解字·水部》)。
    • 主要引申義: 由水波引申出“沉沒”、“陷落”、“沒落”、“陷入”等意思。例如《漢書·鄒陽傳》:“卒陷死亡,所謂淪也。” 也引申指事物的衰敗、湮滅。
  3. “耽淪”的合成含義: 結合“耽”的“沉溺”義和“淪”的“沉沒/陷入”義,“耽淪”作為一個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是:

    • 深度沉溺、陷落其中: 指人深深地沉迷、迷戀于某種事物(常指不良嗜好、情欲、享樂等)而不能自拔,如同沉沒其中。它強調的是一種程度極深、難以擺脫的沉迷狀态,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
  4. 文獻用例佐證:

    • 唐代詩人李善在注釋《昭明文選》中張衡的《思玄賦》“展洩洩以肜肜”句時,引用了舊注:“洩洩、肜肜,皆耽淪快樂意也。”(見《文選》卷十五李善注)。這裡的“耽淪”即指沉溺于快樂之中。
    • 《全唐詩》中也有用例,如:“耽淪樂未央,讵知年歲徂。”(具體篇目待考,但此句意為:沉溺于享樂沒有盡頭,哪裡知道歲月已經流逝。)這同樣體現了沉溺其中、不知時光流逝的含義。

“耽淪”意指深度沉溺、迷戀其中而不能自拔,尤其指沉溺于不良的事物或享樂之中。它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對其的注釋、研究之中。

引用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耽”和“淪”的單字釋義及“耽淪”詞條有詳細收錄(可查閱紙質版或授權電子數據庫如“漢典”等,但需注意官方來源)。其編纂具有權威性。
  2. 《說文解字》(許慎撰): 提供了“耽”與“淪”的本義解釋,是理解字源的基礎(可參考中華書局等權威出版社的點校本或相關研究網站如“國學大師”的《說文》部分,但建議以權威出版物為準)。
  3. 《昭明文選》(蕭統編,李善注): 李善注中引用了“耽淪”一詞及其釋義,是重要的文獻用例(可參考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點校版本或其權威數據庫)。
  4. 《全唐詩》(彭定求等編): 收錄了唐代詩歌,其中包含使用“耽淪”的詩句,是詞彙實際應用的例證(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或“搜韻”等專業詩詞數據庫進行檢索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耽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耽淪(拼音:dān lún)意為“沉溺、陷入”,通常指對某種事物過度沉迷或陷入不利境地。例如《抱樸子·論仙》中提到:“耽淪勢利,不知止足”,描述了對權勢利益的沉溺狀态。


二、字義分解

  1. 耽(dān):

    • 本義為“沉溺、過度喜好”,如“耽樂”“耽于幻想”。
    • 另一義為“遲延”,如“耽誤”“耽擱”。
  2. 淪(lún):

    • 指“沉沒、陷入”,如“沉淪”“淪陷”。
    • 也可表示“沒落”,如“淪落”“淪喪”。

三、使用場景

該詞主要用于文言或學術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例如晉代葛洪用“耽淪勢利”批判對名利的過度追求。


四、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抱樸子》等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抱膝吟北門鎖鑰不如歸塵煩赤力力蕩摩大天光德惠端凝阿彌巴鵝珠發窘方近法室分龍節紛帨共蒂蓮拱伏公攤狗門瓜田鬼屋河神後備糧加額腳底忌時絶席拘刷課勵潰散牢圄柳青娘蟒虺冒幸偏滞姘婦平志遷逼乾餱七景青城山青青窮懸劬祿取怒沈木香束葦屬想束在高閣聳動聽聞松羔蝭蛙頭難偎守慰谕蓊濛鼯技五禁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