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觇候的意思、觇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觇候的解釋

窺視;偵察。《後漢書·獨行傳·陸續》:“ 續 母遠至京師,覘候消息。”《周書·達奚武傳》:“ 太祖 進圖 弘農 ,遣 武 從兩騎覘候動靜。”《隋書·庶人秀傳》:“我有不和,汝便覘候,望我不起,便有異心。”《舊唐書·職官志三》:“都護之職,掌撫慰諸蕃,輯寧外寇,覘候姦譎,征讨攜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觇候(chān hòu)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構詞角度解析。

詞義解析:

  1. 字義分解

    • “觇”本義為暗中察看,《說文解字》釋為“窺視也”,如《左傳·成公十七年》載“公使觇之,信”;
    • “候”指觀察、守望,《玉篇》注“候,伺望也”,如《史記·魏公子列傳》“候騎至”。

      二字組合後,指通過隱蔽或系統的方式觀察動态,多用于軍事、偵查等語境。

  2. 文獻用例

    該詞在《資治通鑒》等史書中出現,如“遣人觇候敵情”,強調對敵情的刺探與監視行為。

  3. 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詞典中,“觇候”多定義為“暗中偵察或觀察”,屬于書面語,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如《漢語大詞典》收錄為“偵察,窺伺”。

權威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觇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ān hòu,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偵察打聽
    指暗中觀察或探查情況,常用于軍事或政治場景。例如《舊唐書·職官志》記載:“都護之職……觇候奸谄”,即指官員需通過偵察手段發現潛在威脅。

  2. 窺視;伺機行動
    引申為心懷不軌、暗中等待機會采取行動,帶有負面色彩。如《易經·頤卦》的引用,暗示對資源的觊觎或掠奪意圖。


二、用法與示例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成語關聯,可查閱《舊唐書》或《易經》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冰廳剗釋沖淹楚界漢河出世出師不利從婢翠琰錯忙悼怅大智若愚典型讀赗對移逢君之惡膏炬割正工藝歸勳過中不食固态鼓漲焊栅橫災飛禍化及豚魚化像護陣箭滴跼脊蓮兒盼兒淩暴綸經滿肚子蠻荒馬薰蒙鄙明誡哪位弄嘴弄舌怒武佩離痞蹇钤别清浄人煙稠密三查三整樹國鼠溪讨店天仙果通攝托賴駝馬違喧為言侮亡飨孤謝天地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