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ruse of inflicting an injury on oneself to win the confidence of the enemy] 故意傷害自己的肉體以騙取敵方信任的計策
故意毀傷身體以騙取對方信任,從而進行反間的計謀。《三國演義》第四六回:“ 周瑜 曰:‘今日痛打 黃蓋 ,乃計也。吾欲令他詐降,先須用苦肉計瞞過 曹操 ,就中用火攻之,可以取勝。’” 清 李漁 《凰求鳳·聞捷》:“假粧病态,僞作愁容,這分明是個苦肉計。” 羅廣斌 楊益言 《紅岩》第六章:“幹脆連 鄭克昌 也同時‘逮捕’,叫他到牢裡繼續麻痹 甫志高 和 陳松林 ,再演一場‘苦肉計’。”
苦肉計是中國古代兵法三十六計之一,其核心是通過自我傷害或犧牲來獲取敵方信任,最終實現戰略目标。以下是關于該計策的詳細解析:
苦肉計(拼音:kǔ ròu jì)指故意損傷自己的肉體或承受痛苦,以騙取敵方信任的謀略。該計源于《吳越春秋》,屬于三十六計中的「敗戰計」類(第三十四計),強調「以小害博大利」的戰術思想。
該計需滿足三個前提條件:
苦肉計作為經典謀略,體現了中國傳統智慧中「舍小求大」的辯證思維,至今在軍事、商業等領域仍具有研究價值。
《苦肉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受苦受罪來達到某種目的,以誘敵深入或讓對方放松警惕。
《苦肉計》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苦和肉。 苦:由“艹”和“古”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8個筆畫; 肉:由“⺼”和“月”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6個筆畫。
《苦肉計》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中,這是一本以三國時期為背景的古代小說。在小說中,關羽經曆了許多苦難,最終使用了苦肉計,成功地脫險。從此,“苦肉計”一詞就流傳下來。
《苦肉計》的繁體字為「苦肉計」。
在古時候,《苦肉計》的寫法與現代寫法并無太大區别。
他采用苦肉計,假裝被敵人俘虜,最終成功渡過了難關。
組詞:苦心、肉痛、計策。
假痛、假裝受苦。
真誠、真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