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頗想;猶欲。 唐 高適 《贈杜二拾遺》詩:“佛香時入院,僧飯屢過門;聽法還應難,尋經賸欲翻。” 宋 辛棄疾 《西江月·春晚》詞:“賸欲讀書已嬾,隻因多病長閑。” 清 袁昶 《上大理卿前侍郎長沙徐先生》詩:“德澤猶能説,箴言賸欲編。”
"剩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語義的文言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剩"作副詞表示"仍然""尚且","欲"作動詞表示"想要"。《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第5冊第1273頁指出,二字連用構成偏正結構,意為"仍然想要",常用于表達持續性的心理活動。例如杜甫《巳上人茅齋》"剩欲提攜如意舞"即展現詩人持續高漲的創作激情。
二、用法特點 該詞多用于遞進複句的前分句,《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王力主編,商務印書館,1999)第482頁強調其常與"何須""更"等虛詞呼應,形成"剩欲...何須..."的句式結構,如陸遊《秋思》"剩欲出門追語笑,卻嫌歸鬓著塵沙"中的情感遞進表達。
三、語用功能 《唐宋詞彙評》(吳熊和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第3卷第217頁分析指出,該詞在詩詞創作中具有強化情感張力的作用,通過矛盾修辭法呈現心理掙紮,如李商隱《昨日》"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鳥使來賒"中的欲求未滿狀态。
四、現代應用 該詞雖已退出當代口語體系,但《現代漢語詞源考》(李行健著,語文出版社,2015)第892頁考證顯示,在文學創作和學術研究中仍作為仿古語料使用,多見于曆史小說人物對話或古典文學評注領域。
“剩欲”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常見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基本含義(現代常用)
指“剩餘的欲望”,即未得到滿足的渴望。由“剩餘”和“欲望”組合而成,多用于表達因條件限制而未能實現的需求。例如:“物質豐裕的時代,人們的剩欲往往轉向精神追求。”
文學釋義(古漢語用法)
在古詩文中常作“頗想、仍然想要”解,帶有轉折或遺憾的語氣。例如:
補充說明
愛藉扳咬部封蔔官不就采蝀乘槎沖阸搭幫代位繼承地動說斷腸猿頓踬仿若吠影吠聲風疎負闆袴告獵觥酧溝主瓜李之嫌毂擊薉薉胡判禁城驚痛匡郭蝲蝲蛄累重摟溝子路道馬饩沒查利穆羽内家妝槃鼓偏長诮嗤清勝氣焰鬈笄任是舍己芸人蛇入竹筒,曲性猶在識事守藩贖愆所由坍陷挺觸恸絕土地祠脫皮兒裹劑瓦鉒危禍綫斷風筝祆教校證洗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