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饬化的意思、饬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饬化的解釋

整治之使變化。《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百工,飭化八材。” 鄭玄 注引 鄭司農 曰:“八材:珠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木曰刻,金曰鏤,革曰剝,羽曰析。”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饬化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饬”與“化”的本義及引申義綜合理解,主要用于古典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及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饬(chì)

    • 本義:整頓、治理,使之有序。《說文解字》釋為“緻堅也”,引申為嚴謹修治。
    • 引申義:告誡、指令(如“饬令”),或指行為端正(如“謹饬”)。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化(huà)

    • 本義:變化、改變。《說文解字》釋為“教行也”,強調通過教化使人或事物轉變。
    • 引申義:教化、風化(如“潛移默化”),或指自然規律(如“造化”)。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二、複合詞“饬化”的釋義

“饬化”為動賓結構,核心含義為“通過整頓、教化以實現社會或民風的改善”,具體可分兩層:

  1. 整頓教化

    指以規範制度或道德訓誡引導民衆,使其行為符合禮法。

    :《新唐書·儒學傳》載:“饬化導民,必先學校。”

    來源:《古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整饬風化

    強調對社會習俗的治理與淨化,多見于治理者推行教化的語境。

    :清代公文“饬化陋俗,以正人心”。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三、用法與語境

四、權威參考依據

  1. 《漢語大詞典》第12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第217頁。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化”字條目。
  3. 《古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第158頁。
  4.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卷Ⅱ第893頁。
  5. 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三,中華書局,2004年重印本。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饬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饬化”指通過整治、調整或規範,使事物或行為達到有序、順從的狀态。其核心包含兩種語境:

  1. 強制性調整:強調通過控制手段使人或事物服從,如“使服從、使順從”()。
  2. 系統性規範:側重對制度、流程或結構的整理,如企業管理中“規範員工行為”,文學創作中“調整文章結構”()。

二、詞源與古籍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天官·大宰》中的“五曰百工,饬化八材”,指工匠對珠、玉、木、石等八種材料進行加工整治,使其符合使用标準()。此處“饬”通“敕”,含命令、告誡之意,而“化”指向變化或改造的結果。


三、應用場景

  1. 社會治理:如古代整頓禮法、規範民衆行為。
  2. 生産管理:如《周禮》中工匠對材料的加工,或現代企業優化流程。
  3. 文化領域:如文學、藝術創作中對形式的規範調整。

四、相關延伸

“饬”字單獨使用時,亦有整頓(如“整饬紀律”)、命令(如“饬令執行”)、謹慎(如“謹饬言行”)等多重含義(),可為理解“饬化”提供補充。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周禮》相關注釋或現代詞典中的擴展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敖倪八米詩闆幹蠶鹽差訛潮蕩崇文院吹大氣楚囊之情東飄西泊惡心煩凡常飛練封典風名浮動工資高直更嘗鈎拿汩活谷馬砺兵函陣耗子尾巴換心會射活教材交卷噭音解詞警嚴曲極期九光苦于連不連六月飛霜夢説黾厄塞惱悔排練品行遷迹巧法跷身杞人憂天山岩折丹失漏試市四大發明遂服碎話宿鹭體己錢屠宰場王國王星未艾五惡相安相受心浮氣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