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院的意思、崇文院的詳細解釋
崇文院的解釋
官署名。 三國 魏明帝 置崇文觀, 唐 設崇文館。 宋 初以昭文館、史館、集賢院總名崇文院, 元豐 中改屬秘書省。參閱 宋 程俱 《麟台故事·沿革》。
詞語分解
- 崇的解釋 崇 ó 高:崇山峻嶺。崇高。崇論闳議(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論。亦作“崇論宏議”)。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終”,終了。 充,充滿:崇酒于觞。 增長:“今将崇諸侯之奸”。 姓。
網絡擴展解釋
崇文院是中國宋代重要的官方文化機構,主要職能為貯藏和管理圖書典籍。以下是詳細解釋:
-
曆史沿革
崇文院的前身可追溯至唐代的崇文館。北宋建立後,于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将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合并為三館書院,并賜名「崇文院」。元豐年間(1078-1085)改制後歸屬秘書省管轄。
-
機構組成
由三大核心部門構成:
- 昭文館:掌管圖書修撰
- 史館:負責國史編修
- 集賢院:專司典籍校勘
端拱元年(988年)增設秘閣,形成「三館一閣」的完整體系。
- 主要職能
- 國家典籍的收藏與校勘(藏書量達八萬卷)
- 培養高級文官人才
- 編修重要史書典籍
- 為皇室成員提供經學教育
- 文化地位
作為北宋最高文化管理機構,崇文院承擔着類似現代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和皇家學院的複合職能,在宋代文化發展中具有樞紐地位。
注:該機構名稱在三國曹魏時期已出現雛形(崇文觀),但真正形成完整體系是在宋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崇文院這個詞是指古代的學府或書院,是以崇尚文化教育為目的的教學機構。下面是關于崇文院的一些相關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崇(口部)文(文部)院(宀部),共計12畫。
- 來源:崇文院一詞最早見于《元和姓纂》中,一般指儒家學府或書院,為尊崇文化教育而命名。
- 繁體:崇文院的繁體寫法為「崇文院」,與簡體寫法一緻。
- 古時候漢字寫法:崇文院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特定的古體字形。它的現代字形與古代并無太大區别。
- 例句:崇文院是古代中國非常重要的學府,為培養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
- 組詞:崇文院的組詞可根據具體語境進行拓展,如崇文院校、崇文院士等。
- 近義詞:崇文院的近義詞包括書院、學府。
- 反義詞:崇文院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詞,但可以将其與非教育機構或不重視教育的地方相對比。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