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饬化的意思、饬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饬化的解释

整治之使变化。《周礼·天官·大宰》:“五曰百工,飭化八材。”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八材:珠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木曰刻,金曰鏤,革曰剥,羽曰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饬化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构词语素“饬”与“化”的本义及引申义综合理解,主要用于古典文献或特定语境中。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饬(chì)

    • 本义:整顿、治理,使之有序。《说文解字》释为“致坚也”,引申为严谨修治。
    • 引申义:告诫、指令(如“饬令”),或指行为端正(如“谨饬”)。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化(huà)

    • 本义:变化、改变。《说文解字》释为“教行也”,强调通过教化使人或事物转变。
    • 引申义:教化、风化(如“潜移默化”),或指自然规律(如“造化”)。

      来源:《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二、复合词“饬化”的释义

“饬化”为动宾结构,核心含义为“通过整顿、教化以实现社会或民风的改善”,具体可分两层:

  1. 整顿教化

    指以规范制度或道德训诫引导民众,使其行为符合礼法。

    :《新唐书·儒学传》载:“饬化导民,必先学校。”

    来源:《古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整饬风化

    强调对社会习俗的治理与净化,多见于治理者推行教化的语境。

    :清代公文“饬化陋俗,以正人心”。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三、用法与语境

四、权威参考依据

  1. 《汉语大词典》第12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第217页。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化”字条目。
  3. 《古代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第158页。
  4. 《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卷Ⅱ第893页。
  5. 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三,中华书局,2004年重印本。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以上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信息,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饬化”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饬化”指通过整治、调整或规范,使事物或行为达到有序、顺从的状态。其核心包含两种语境:

  1. 强制性调整:强调通过控制手段使人或事物服从,如“使服从、使顺从”()。
  2. 系统性规范:侧重对制度、流程或结构的整理,如企业管理中“规范员工行为”,文学创作中“调整文章结构”()。

二、词源与古籍例证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大宰》中的“五曰百工,饬化八材”,指工匠对珠、玉、木、石等八种材料进行加工整治,使其符合使用标准()。此处“饬”通“敕”,含命令、告诫之意,而“化”指向变化或改造的结果。


三、应用场景

  1. 社会治理:如古代整顿礼法、规范民众行为。
  2. 生产管理:如《周礼》中工匠对材料的加工,或现代企业优化流程。
  3. 文化领域:如文学、艺术创作中对形式的规范调整。

四、相关延伸

“饬”字单独使用时,亦有整顿(如“整饬纪律”)、命令(如“饬令执行”)、谨慎(如“谨饬言行”)等多重含义(),可为理解“饬化”提供补充。


若需进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周礼》相关注释或现代词典中的扩展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郎杂碎拔度表态宾寮才秀人微斥绌翀举触景伤情澹漠放暗箭繁禧反油蜂虿入怀,解衣去赶感寤告代鬼箭怀痾徽命昏杂护渔贱才降驾磵谷笺纸胶溺禨鬼晋晋然久久口报垒障冷巷遴拣儱偅露苗緑衫明分弭辔牟麦蹒跼骈怜瓶竭罍耻匹配七绝齐力青稞球篮祛祛曲胤人中狮子十殿实付失虚顺颂思摸岁登塔塔米弦管下洗暇余戏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