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抄名的意思、抄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抄名的解釋

錄入名冊。 清 吳偉業 《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可憐俱未識君王,軍府抄名被驅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抄名”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及曆史語用進行分析。從構詞法來看,“抄”字在《漢語大詞典》中解釋為“謄寫;照錄”(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而“名”指代名稱、稱謂,故“抄名”可直譯為“謄寫名稱”或“記錄名目”。在明清文獻中,“抄名”多指官方登記戶籍或名錄的行為,例如《明會典》中記載“各州縣按戶抄名,以備徭役”,此處“抄名”特指登記人口信息以征調賦役(來源:中華書局《明會典》校注本)。

需注意的是,現代漢語中該詞已極少使用,僅在研究古代戶籍制度或文書檔案時可能涉及。對于詞義的權威性考證,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

“抄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錄入名冊,即将姓名登記到官方或特定機構的名冊中。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明确記載(、、)。

  2. 詞源與結構

    • 拼音:chāo míng,其中“抄”意為謄寫、記錄,“名”指姓名或名冊(、)。
    • 曆史用例:清代吳偉業《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中“軍府抄名被驅遣”一句,描述了姓名被強制錄入軍府名冊的情景,體現其曆史背景(、)。
  3. 應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官方或軍事管理場景,如戶籍登記、人員征調等,強調對個體的強制性記錄()。

  4. 相關延伸

    • “抄”的其他含義包括謄寫、搜查沒收(如“抄家”)或繞道而行(如“抄近路”),但“抄名”中僅取“記錄”義(、)。
    • 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文獻或曆史研究。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背景或字義分解,可參考《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樓子百獸率舞八面玲珑班敍薄設趁風涼吃飛醋崇拜慈壸單複道揆颠酒煩茹繁碎風詠府試觀火顧看河漢無極河埽嘩沸呼吃兼疑蹇支嫁資街彈激惱經部酒緑燈紅磕膝頭子苦勞騋牝兩得其中黧雞麟超龍翥聾竈鬧情緒趴下捧臭腳偏侍青霧诠次弱燭光燈沙金芟剪紳董石苋始終熟滑數息歲周宿戒天梭調息桅樯烏飯閑腦嚣張一時析骨而炊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