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廉的意思、簡廉的詳細解釋
簡廉的解釋
謂務大體而不輕細行。《書·臯陶谟》:“直而溫,簡而廉。” 孔 傳:“性簡大而有廉隅。” 孔穎達 疏:“志遠者遺近,務大者輕細,弘大者失于不謹,細行者不修廉隅,故簡大而有廉隅乃為德也。”《舊唐書·路嗣恭傳論》:“ 路嗣恭 從微至著,執法簡廉。” 明 唐順之 《答俞教谕》:“ 夔 以擊石拊石自處,而乃教胄子以簡廉直溫之德性。”
詞語分解
- 簡的解釋 簡 (簡) ǎ 古代用來寫字的竹闆:竹簡。簡牍。簡策。簡冊。 書信:簡帖。簡劄。信簡。書簡。 不複雜:簡單。簡易。簡略。簡要。簡便。簡潔。簡練。冊繁就簡。言簡意赅。 選擇:簡拔。簡選。簡任。 姓。 繁
- 廉的解釋 廉 á 堂屋的側邊: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氣節)。 不貪污:廉潔。廉正。廉明。 便(俷 )宜,價錢低:物美價廉。 察考,訪查:“且廉問,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論之”。 姓。 筆畫數:; 部首:廣;
專業解析
“簡廉”的漢語詞典釋義
“簡廉”是一個漢語合成詞,由“簡”和“廉”兩個字組合而成,主要形容人的品德或為政風格,核心含義是簡約樸素、廉潔不貪。以下是詳細解釋:
-
“簡”的含義:
- 本義指竹簡,引申為簡單、簡約、不繁瑣。《說文解字》:“簡,牒也。” 指書寫用的竹片或木片。
- 在品德層面,“簡”強調生活簡樸、不尚奢華、不鋪張浪費,行為處事直率而不做作。
- 在行政層面,“簡”指政令簡明、程式簡化、不擾民。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簡”的釋義,特别關注其“省約、不煩”的義項。
-
“廉”的含義:
- 本義指廳堂的側邊,引申為棱角、方正、有節操。《說文解字》:“廉,仄也。” 段玉裁注:“廉,棱也。引申之為清也,儉也,嚴利也。”
- 核心含義是廉潔、不貪污、不取不義之財,品行方正有節操。強調在財利面前能自我約束,保持清白。參考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廉”的釋義,重點在其“廉潔、不貪”的義項。
-
“簡廉”的合成義:
- 将“簡”的簡約樸素與“廉”的廉潔方正結合起來,“簡廉”一詞形容:
- 為人方面:生活作風簡樸,不追求物質享受,同時品行廉潔,不貪圖錢財,正直有操守。
- 為官或執政方面:施政風格簡明高效,不搞繁文缛節,不擾民,同時自身清廉自守,不貪污受賄,是清官良吏的典型品質。
- 它強調的是内在品德(廉)與外在表現(簡)的統一,是傳統儒家文化中推崇的一種高尚人格和理想官德。參考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或《漢語大詞典》中“簡廉”詞條的綜合釋義。例如,《漢書·循吏傳》中常以“廉平”、“簡廉”評價良吏。
“簡廉”意指簡約樸素、廉潔清正。它既描述了一種不尚奢華、簡單務實的生活态度和行事風格(簡),更強調了一種不貪不占、品行方正、克己奉公的道德操守(廉),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評價官員德行時被高度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
“簡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綜合古籍與現代用法,主要包含以下層次:
一、基本解釋
-
現代常見含義
指人品樸實正直、生活簡約不奢華,即“簡單而廉潔”。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或行事風格,強調不浮誇、不貪圖享樂。
-
古代典籍中的含義
源自《尚書·臯陶谟》:“直而溫,簡而廉”,孔穎達疏注為“務大體而不輕細行”,即在注重大局的同時不忽視細節,體現德行兼備的特點。
二、出處與典籍引用
- 《尚書》中的核心思想
原文“簡而廉”指性格簡樸卻有棱角(廉隅),《舊唐書》亦用“執法簡廉”描述官員公正且不拘小節。
- 後世演變
明代唐順之《答俞教谕》等文獻延續了“簡大而有廉隅”的用法,強調内外兼修。
三、字義分解
- 簡:
本義為竹簡,引申為簡單、樸素,亦有“選拔人才”之意(如“簡拔”)。
- 廉:
原指堂屋側邊,後衍生為廉潔、正直,亦有“價格低廉”之意(如“物美價廉”)。
四、使用場景
- 評價個人品德:如“他為人簡廉,深受敬重”。
- 描述執政風格:如“為官者當執法簡廉,兼顧宏觀與細節”。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尚書》及曆代注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半衣俵子鼈石豳奏茶經谄訴蛏幹抽那從父大宿調美頂呱呱風火性封畛分親服務貿易附阻貫古光鮮貫射歸藩畫餅歡咲經邦緯國金鼓連天謹裕儁邁扛幫拉鋸藍本冷水澆頭令範柳棉戾止隆基摩厓拿搭撓頭拿腔作調廿二史孽嬖便旋平帖乾筆乾電池清晖鳅鳣绻結遶膝宂長襦袴讴喪帻神髓淘神圖白忒歪嘴和尚窩風遐厲鄉器戲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