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百二山河的意思、百二山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百二山河的解釋

喻山河險固之地。 唐 盧宗回 《登長安慈恩寺塔》詩:“九重宮闕參差見,百二山河表裡觀。” 元 馬緻遠 《蟾宮曲·歎世》曲:“ 鹹陽 百二山河,兩字功名,幾陣幹戈。”《剪燈馀話·武平靈怪錄》:“三千世界都成幻,百二山河盡屬空。” 甯調元 《清明憶亡友姚宏業》詩:“百二山河同敗絮,兩三親友各飄萍。”參見“ 百二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百二山河”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厚重感的成語,出自《史記·高祖本紀》。該詞原指山河地勢的險要性,典出劉邦對關中地形的評價:“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裡,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裴骃《史記集解》引蘇林注:“得百中之二焉。秦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

該詞核心含義包含三層:

  1. 地理優勢:形容地勢險固,如函谷關、潼關等天然屏障,兩萬人即可抵禦百萬敵軍(《漢書·高帝紀》顔師古注)。
  2. 戰略價值:特指關中地區(今陝西中部)的戰略地位,中國古代定都長安的王朝多依此地理優勢鞏固政權(《讀史方輿紀要》)。
  3. 文學意象:元代以降逐漸演變為詠史懷古詩中的常見意象,如元好問《岐陽》中“百二關河草不橫”即用此典抒寫曆史滄桑。

現代使用中,該成語多用于曆史著作描述古代軍事地理(如譚其骧《中國曆史地圖集》),或作為文學修辭出現在曆史題材創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均收錄此詞條,釋義可參考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83頁。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成語“百二山河”的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百二山河”比喻山河險固之地,形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其中“百二”指“以二敵百”,即憑借險要地勢,少量兵力可抵禦百倍敵軍。


出處與曆史背景

  1. 原始出處:最早見于《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秦得百二焉。” 指秦國憑借山河屏障占據戰略優勢。
  2. 文學化用:唐代盧宗回《登長安慈恩寺塔》詩“百二山河表裡觀”,元代馬緻遠《蟾宮曲·歎世》“鹹陽百二山河”,均借其險固之意表達興亡感慨。

用法與語法


相關成語與擴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史記》原文或古典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白部謗説保本貶降擦掌磨拳谄上抑下秤杆秤盤子赤黴素窗紙方聞逢門浮移绀園根雕鼓吹樂還繞合手下火樹琪花鹄頭闆交彩際地蟠天進督精達精澆軍精匡汲緑林豪士免省冥思苦想南疆拈韻篷帳偏陲溥儀且末漆身吞炭棄擇七衆讓與紗布煞耗翣菨贍暢盛儀實地壽考唰唰踏紅趟趭韬戈特派退款途衆晚葉無藉之徒誣亂烏焉成馬俠客香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