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貴,高貴。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骠騎讓太尉增封第二表》:“以鉉司崇貴,袞位淵嚴,非德非功,無忝無溢。”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諸名士既與王同塗,而王亦自矜持……諸公為怏怏不樂。且以其崇貴,故不敢顯譏焉。”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因舊日同學,多已崇貴,而我為流人,音問久絕。”
“崇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崇貴”由“崇”(尊敬、崇拜)和“貴”(昂貴、尊貴)組合而成,核心含義是尊貴、高貴,表達對貴重事物或崇高地位的尊重與崇敬。例如,可用于贊美德高望重者或尊崇文化傳統。
詞義特點
強調對“尊貴性”的認可,既可指人(如地位顯赫者),也可指事物(如文化遺産)。《漢典》将其定義為“尊貴,高貴”,而進一步說明其適用于德行、學識或社會地位突出的對象。
情感色彩
帶有褒義,體現對受尊敬對象的仰慕或推崇。例如,南朝江淹在《為蕭骠騎讓太尉增封第二表》中形容官職“崇貴”,暗示其莊嚴不可輕得。
適用于正式或書面表達,常見于文史評述、禮儀場合或對權威的表述中。例如:“這位學者學識淵博,備受崇貴。”
以上解析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用例及現代擴展,如需查閱原始文獻或更多例句,可參考、3、5等來源。
崇貴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對尊貴、高尚的崇敬、推崇之情。它強調崇高和重視,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尊貴、珍貴的品質。
《崇貴》由部首山(山字頭)和部首貝(貝字底)組成。它的筆畫數為15。
《崇貴》的來源較為模糊,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使用。它的繁體字形為「崇貴」。
在古時候,「崇貴」的漢字寫法有一定差異。常見的寫法包括「尙貴」、「尚貴」等。
1. 我們應該崇貴知識,不斷學習進取。
2. 她的敬業精神備受大家的崇貴。
組詞:崇潔、崇高、尊貴
近義詞:崇敬、推崇、尊崇
反義詞:輕視、貶低、蔑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