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怠散的意思、怠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怠散的解釋

松懈散漫。《後漢書·儒林傳序》:“自 安帝 覽政,薄於蓺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 梁啟超 《論湖南應辦之事》:“吏治之怠散久矣,參劾則無人可用,亦不可勝劾。”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怠散”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拼音:dài sàn
基本含義:指松懈散漫、懶散懈怠的狀态,常用來形容人缺乏積極性或責任心。

詳細說明

  1. 詞義構成

    • “怠”指懶惰、輕慢,“散”指松散、不集中,組合後強調身心上的懶散和行動上的懈怠。
  2. 出處與用法

    • 最早見于《後漢書·儒林傳序》:“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描述東漢時期儒學教育松弛的現象。
    • 梁啟超在《論湖南應辦之事》中用于批評吏治問題:“吏治之怠散久矣”。
  3.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批評工作、學習或管理中的不認真态度,如:“團隊因怠散導緻效率低下”。
  4. 近義詞
    松懈、懶散、懈怠。

例句參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原文,可查看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怠散

怠散(dài sǎ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怠”和“散”兩個字組成。

"怠"字的部首是"心",總筆畫數為8;"散"字的部首是"攴",總筆畫數為10。

怠散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文獻中。在古代,怠散的意思是指行動懶散,不積極努力。現代用法中,怠散一詞常用來形容某人的态度或行為消極、懶散。

在繁體字中,怠散的寫法為「怠散」,部首和筆畫數都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怠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根據現代漢字規範化的要求,怠散的寫法則與現代相同。

以下是一些使用怠散一詞的例句:

  1. 他的态度怠散,不適合擔任這個職位。
  2. 她平時工作很敬業,從不怠散。
  3. 這個學生常常上課遲到,作業也很怠散。

與怠散相關的組詞有:怠惰、怠慢、怠工等。

與怠散的近義詞包括:懶散、遲緩、不努力等。

與怠散的反義詞包括:勤奮、積極、努力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