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髭的意思、赤髭的詳細解釋
赤髭的解釋
亦作“ 赤頿 ”。指有道僧人。 清 厲鹗 《雪後寶石山》詩之二:“塔院微鐘斷煙火,耐寒猶有赤髭僧。” 清 戴璐 《藤陰雜記》卷八:“赤頿争赴集,白足競駢闐。”參見“ 赤髭白足 ”。
詞語分解
- 赤的解釋 赤 ì 紅色,比朱色稍暗的顔色:赤血。赤字。 真誠,忠誠:赤誠(極其真誠)。赤忱。赤子(純潔無暇的初生嬰兒,古代亦指百姓)。赤膽忠心。 空無所有:赤手空拳。赤地千裡。 裸露:赤腳(光腳)。 筆畫數:
- 髭的解釋 髭 ī 嘴上邊的胡子:髭須。 筆畫數:; 部首: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赤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如下:
1.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紅色的胡須(“赤”為紅色,“髭”指嘴上邊的短須)。
- 引申含義:代指有道行的僧人,多用于佛教語境。古代文獻中常以“赤髭”作為僧人的特征性描述,可能源于對僧人外貌或修行境界的象征性表達。
2. 文獻用例
- 清代厲鹗《雪後寶石山》詩提到“耐寒猶有赤髭僧”,這裡的“赤髭僧”既指紅須僧人,也暗含對其修行品格的贊頌。
- 清代戴璐《藤陰雜記》中“赤頿争赴集”的“赤頿”與“赤髭”同義,均指向僧人群體。
3. 相關詞彙
該詞常與“赤髭白足”連用(如提及),後者指僧人赤足修行的形象,兩者共同構成對苦行僧或高德僧人的典型描繪。
語源補充
“赤”在古漢語中除表顔色外,也含“純淨、虔誠”的象征義(如“赤子之心”),因此“赤髭”可能兼具外貌特征與精神境界的雙重隱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赤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指的是紅色的胡須。它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赤》和《髟》。《赤》部表示紅色,是指一種鮮豔的顔色。《髟》部表示頭發,可以理解為須發。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赤髭》這個詞彙。
【來源】
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候,紅色的胡須在東亞地區被認為是一種很少見的特征。因此,在古代文獻中常常使用《赤髭》來形容有紅色胡須的人,這成為了一個常見的表達方式。
【繁體】
《赤髭》的繁體寫法為《赤髬》或者《赤鬚》。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記載有關《赤髭》的文章時,常常使用老式的字體和寫法。具體的字形可以因時代演變而有所不同,但整體來說,它的字形保持了較為穩定的特征。
【例句】
1. 好奇的孩子問道:"為什麼那個人有紅色的胡須?" 媽媽回答說:"他是個赤髭的人。"
【組詞】
該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如:赤髭男、赤髭胡、赤髭雲等。
【近義詞】
類似的詞彙包括紅須、赤須、紅胡。
【反義詞】
反義詞為無胡或黑胡,指的是沒有胡須或者胡須顔色較為深黑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