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山王的意思、山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山王的解釋

(1). 晉 山濤 和 王戎 的并稱。 南朝 宋 顔延之 作《五君詠》,述竹林七賢,以 山濤 、 王戎 顯貴而不予列入。見《宋書·顔延之傳》。 唐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話舊唱和詩凄然懷舊辄獻此詩》:“ 延年 如有作,應不用 山 王 。” 宋 梅堯臣 《依韻四和正仲》:“ 嵇 阮 當時無俗慮, 山 王 雖貴亦能陪。” 元 熊與龢 《木平飼龍亭次韻方巨山》:“由來清調須吾輩,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2).舊指瑤族頭領。 元 無名氏 《招捕總錄》:“ 延祐 三年三月, 德慶路 猺 蠻叛,既而令山主 五世祿 、山王 李伯達 招降 圓麻山 猺 人 盤郎梗 、 盤古綴 、 王窮腸 等出官。”

(3).指老虎。《小五義》第六一回:“ 盧珍 説:‘急速找樹,不然山王一到,就沒處躲避了。’……正説話間,就見那隻猛獸走動,蹿山跳澗,直奔前來了。”

(4).指山神。《五燈會元·臨濟宗·護聖居靜禅師》:“颯颯清風來入室,山王土地暗中忙。”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外扮山神上]……土地何在?[末扮土地上]禀上山王,有何分付?”

(5).佛教語。最高的山。《佛說無量壽經》卷五:“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唐 李華 《東都聖禅寺無畏三藏碑》:“灌頂在昔,聲聞現今,山王高妙,海月圓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山王”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主要包含以下五種解釋:

  1. 晉代人物并稱
    指西晉名士山濤與王戎的合稱。兩人同屬“竹林七賢”,但因後來顯貴,被南朝顔延之在《五君詠》中排除在外,成為典故。例如宋代梅堯臣詩句“山王雖貴亦能陪”即引用此意。

  2. 瑤族頭領稱謂
    元代文獻中,“山王”用于指代瑤族部落首領,常與“山主”并列出現。例如《招捕總錄》記載山王李伯達協助招降瑤人。

  3. 老虎的别稱
    明清小說中常以“山王”代指老虎,如《小五義》描述躲避“山王”(猛虎)的情節。這一用法凸顯老虎在山林中的霸主地位。

  4. 山神的代稱
    佛教及民間信仰中,“山王”可指山神或土地神。例如《五燈會元》記載“山王土地暗中忙”,明代戲曲中也有類似用法。

  5. 佛教術語
    在佛教語境中,“山王”象征最高之山,比喻佛法或修行境界的至高無上。


提示:以上釋義綜合了曆史文獻、文學典故及宗教術語。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出處,可參考《宋書·顔延之傳》《招捕總錄》《五燈會元》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山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山王》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山的君王”,即山脈中最高的峰,也可以指代最高的山神或山祇,被人們視為神聖的存在。

拆分部首和筆畫

《山王》這個詞可以從“山”、“王”兩個部首拆分。它的拼音是shān wáng。

山(shān)的部首是山,筆畫數為三。

王(wáng)的部首是玉,筆畫數為四。

來源

《山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社會中,山被視為自然力量和神靈的象征,被認為具有神聖的地位。因此,山的最高峰也被視為君王的象征,并被尊稱為“山王”。

繁體

《山王》的繁體字為「山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會有所不同。關于《山王》這個詞的古漢字寫法是:「山->廠+山+山」和「王->玉+規」。

例句

1. 這座山的最高峰被人們稱為山王。

2. 放眼望去,山王巍峨屹立,氣勢雄偉。

組詞

1. 山脈

2. 山嶽

3. 山水

近義詞

1. 山尊

2. 山主

3. 地王

反義詞

平原

低窪

深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