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囊相助”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拼音為qīng náng xiāng zhù,字面意思是“倒出口袋裡的所有錢財來幫助他人”,比喻竭盡所能提供經濟或物質上的援助。
出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青梅》:“當傾囊相助”,多用于描述無私援助的行為。例如:
他對那位孤苦的老人傾囊相助。()
該成語強調毫無保留的幫助,不僅限于金錢,也可指傾注全部精力或資源。例如:“志願者傾囊相助,為災區籌集物資。”()
《傾囊相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慷慨解囊地幫助别人,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所擁有的財物或者才能盡情施展出來,給予他人幫助。
《傾囊相助》的拆分部首為“山”和“手”,共有12個筆畫。
《傾囊相助》最早出現在《戰國策·燕策一》中,描述了戰國時期韓國的大臣霍去病為救主君而慷慨解囊的故事。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形容人幫助别人時毫不吝啬地付出。
《傾囊相助》的繁體字為「傾囊相助」。
《傾囊相助》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他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傾囊相助,使我順利度過了難關。
- 傾心相助 - 齊心協力 - 伸出援助之手
- 伸出援助之手 - 願意幫助
- 漠不關心 - 各自為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