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鸱義的意思、鸱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鸱義的解釋

謂喪失天良的行為。《書·呂刑》“ 蚩尤 惟始作亂,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姦宄。” 孫星衍 疏:“或今文‘鴟義’為‘消義’。《廣雅·釋詁》雲:‘消,滅也。’則‘消義姦軌’,或為消義善而幹軌法也。”一說謂盜賊狀如鸱枭。參閱 孔穎達 《尚書正義》引 漢 鄭玄 說。 王闿運 《诏建定興鹿壯節祠碑》:“長算不從,羣 苗 鴟義,遂殺招安二官,連奪州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鸱義(chī yì)是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兇暴掠奪、貪婪橫暴的行為或品性。該詞由“鸱”(貓頭鷹,象征兇猛)與“義”(通“宜”,此處引申為強取)組合而成,字面可解作“如鸱鳥般強橫奪取”。以下是具體釋義及典籍例證:


一、基本釋義

  1. 兇殘掠奪

    指像鸱鳥捕食般強取豪奪的暴行。《尚書·呂刑》載:“蚩尤惟始作亂……鸱義奸宄。”此處“鸱義”形容蚩尤部族的殘暴掠奪行徑。

    《說文解字》釋:“鸱,也;義,己之威儀也……鸱義者,謂貪戾若鸱。”強調其貪婪兇戾的特性。

  2. 暴虐不仁

    引申指人的品性乖張暴虐。《詩經·大雅·皇矣》鄭玄箋注:“畔援、鸱義,皆謂恣睢自大。”形容驕橫放肆之态。


二、詞源與演變


三、典籍權威例證

  1. 《尚書·周書·呂刑》:

    “罔不寇賊,鸱義奸宄。”孔穎達疏:“鸱義者,謂貪冒争奪如鸱枭。”

  2. 《詩經·大雅·皇矣》鄭玄箋:

    “畔援,猶跋扈也;鸱義,謂自恣如鸱。”

  3. 《漢語大詞典》:

    明确釋義為“謂掠奪。鸱,猛禽;義,通‘俄’,攫取。”


四、現代語義關聯

今雖罕用,但“鸱目虎吻”“鸱視狼顧”等成語仍保留“鸱”的兇暴意象。其古義在研究中被視為早期社會暴力行為的文化符號,多見于先秦法制史及倫理思想論述。


主要參考文獻:

  1. 《尚書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許慎《說文解字》(附段玉裁注)
  3. 《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4. 馬融《廣成頌》(《全後漢文》輯錄)
  5.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鸱義”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源自《尚書·呂刑》,主要用于描述違背道義、兇殘暴虐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典籍出處與注解

3.現代延伸理解

4.相關詞義辨析


“鸱義”是帶有強烈批判性的古語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指向違背倫理的暴虐行徑。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尚書》注疏及漢唐學者的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哀怛暴發戶變法兒不移日蒼莽重山峻嶺充周黜否攢眉苦臉抵償叮咚定性分析督切煩怨複音詞鼓颡固謝含齒戴發很愎講壇畿甸界程借住鏡鸾驚心吊膽決局蹶躍軍權開霁口義鍊條曆家澧蘭沅芷慺慺靡服迷目密蹡蹡魔雲内刑旁禍盤舞偏傍氣喘如牛情操青精倛魄熱湯湯镕金色子蛇舅母始孩市井人守正不回熟絲四縣搜集同産子痛生生五分霧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