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鸱义的意思、鸱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鸱义的解释

谓丧失天良的行为。《书·吕刑》“ 蚩尤 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鴟义姦宄。” 孙星衍 疏:“或今文‘鴟义’为‘消义’。《广雅·释詁》云:‘消,灭也。’则‘消义姦轨’,或为消义善而干轨法也。”一说谓盗贼状如鸱枭。参阅 孔颖达 《尚书正义》引 汉 郑玄 说。 王闿运 《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长算不从,羣 苗 鴟义,遂杀招安二官,连夺州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鸱义(chī yì)是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凶暴掠夺、贪婪横暴的行为或品性。该词由“鸱”(猫头鹰,象征凶猛)与“义”(通“宜”,此处引申为强取)组合而成,字面可解作“如鸱鸟般强横夺取”。以下是具体释义及典籍例证:


一、基本释义

  1. 凶残掠夺

    指像鸱鸟捕食般强取豪夺的暴行。《尚书·吕刑》载:“蚩尤惟始作乱……鸱义奸宄。”此处“鸱义”形容蚩尤部族的残暴掠夺行径。

    《说文解字》释:“鸱,也;义,己之威仪也……鸱义者,谓贪戾若鸱。”强调其贪婪凶戾的特性。

  2. 暴虐不仁

    引申指人的品性乖张暴虐。《诗经·大雅·皇矣》郑玄笺注:“畔援、鸱义,皆谓恣睢自大。”形容骄横放肆之态。


二、词源与演变


三、典籍权威例证

  1. 《尚书·周书·吕刑》:

    “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孔颖达疏:“鸱义者,谓贪冒争夺如鸱枭。”

  2. 《诗经·大雅·皇矣》郑玄笺:

    “畔援,犹跋扈也;鸱义,谓自恣如鸱。”

  3. 《汉语大词典》:

    明确释义为“谓掠夺。鸱,猛禽;义,通‘俄’,攫取。”


四、现代语义关联

今虽罕用,但“鸱目虎吻”“鸱视狼顾”等成语仍保留“鸱”的凶暴意象。其古义在研究中被视为早期社会暴力行为的文化符号,多见于先秦法制史及伦理思想论述。


主要参考文献:

  1. 《尚书正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2. 许慎《说文解字》(附段玉裁注)
  3.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
  4. 马融《广成颂》(《全后汉文》辑录)
  5.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鸱义”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源自《尚书·吕刑》,主要用于描述违背道义、凶残暴虐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典籍出处与注解

3.现代延伸理解

4.相关词义辨析


“鸱义”是带有强烈批判性的古语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核心指向违背伦理的暴虐行径。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尚书》注疏及汉唐学者的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罢乏白皁宝货别籍别袂逋亩朝使骋情蚩恶出份子蹙鼻呆才二见燔荡符实根据槃互疙童罕父函夏红茶黄锺毁弃阶程借装惊慌无措静堂迥邈口叭叭枯膓林冠遛脚鹿顶陆陵蛮荒门荫内痔殴杖跑辙漂亮平画聘求潜伏期千室长桥直起茧穷蛋肉马散秩搔背实战受祉四载算应髫男网捕伪书五脊六兽弦急淆讹笑意胁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