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品的意思、詩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品的解釋

(1).對詩的品評。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序》:“近 彭城 劉士章 ,俊賞之士,疾其淆亂,欲為當世詩品,口陳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2).詩的品級格調。 金 元好問 《自題<中州集>後·錦袍》詩:“若從華實評詩品,未便 吳 儂得錦袍。”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八:“ 商寶意 先生雲:‘詩品官階兩不高。’前輩之虛心如此。”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隨園續詩品》:“不知 表聖 不落言詮,獨取景象,以示詩中有如是種種品格,此其所以名詩品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詩品是漢語詞彙中兼具詩歌美學與批評理論的雙重概念,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個維度闡釋:


一、基本釋義:詩歌的品格與境界

指詩歌作品的藝術風格、思想境界及審美價值。

《漢語大詞典》定義:“詩的風格與品第。”強調詩歌内在的藝術格調與外在的等級評價體系。


二、曆史演變:從創作實踐到理論批評

魏晉南北朝時期,“詩品”從對詩歌風格的品評,發展為系統的詩歌批評理論。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指出:“鐘嵘《詩品》首次建立五言詩的價值體系,以‘滋味’說為核心,劃分上中下三品。”


三、代表著作:鐘嵘《詩品》的裡程碑意義

特指南朝文學批評家鐘嵘所著《詩品》,中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專著。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述:“嵘學通《周易》,品藻古今,頗以三品升降詩人。”其核心貢獻包括:

  1. 溯源流:梳理五言詩人與《詩經》《楚辭》的承襲關系;
  2. 分品第:将122位詩人按藝術成就分為上、中、下三品;
  3. 标滋味:提出“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的審美标準。

四、藝術關聯:與“詩話”“文心”的體系互補

與劉勰《文心雕龍》并稱“南朝批評雙璧”,開創“詩品”類著作範式。

王運熙《中國文學批評通史》分析:“《詩品》專論五言詩,《文心雕龍》涵蓋各文體,二者共同構建六朝文學批評框架。”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三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3. 永瑢 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中華書局, 1965年影印本.
  4. 王運熙、顧易生.《中國文學批評通史》(魏晉南北朝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1.

網絡擴展解釋

“詩品”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綜合相關文獻可總結如下:

一、詞語基本含義

指詩歌的品質與格調,即從藝術性、思想性等維度對詩歌進行評價的标準。例如:

二、詩論著作

特指兩部中國古代重要詩歌理論典籍:

  1. 鐘嵘《詩品》(南朝梁)

    • 中國第一部系統詩歌批評專著,将漢至梁的122位詩人分為上、中、下三品,并分析其師承關系。
    • 貢獻:開創“滋味說”,強調詩歌應有情感感染力;提出“直尋”主張,反對堆砌典故。
    • 争議:部分評價受時代局限,如将陶淵明列為中品,曹操列為下品。
  2.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唐代)

    • 将詩歌風格歸納為24種類型(如雄渾、沖淡、自然),每類用四言詩描述美學特征。
    • 特點:推崇道家美學,以“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為核心,強調詩歌意境超越文字本身。

補充說明

“詩品”一詞在當代也用于人名(如),但此用法與文學概念無關。如需深入研究兩部經典著作,建議參考《詩品注》(鐘嵘)和《二十四詩品導讀》(司空圖)等權威注本。

别人正在浏覽...

按兵不動暴繇罷閑奔激搏拊不才朝野陳昧搥背粗悍大才房考番戍風量風涼話富大撫扪慣量觀示姑爹孤光果粉孤愚皓帶浩居黑心眼子橫死神鶴瓢狐白裘吉財繼孤盡皆錦帳劇台寬延髡刑闌出老來子療渴厲濁激貪樸木皮夾普度衆生愆旸訖籙歧趣秋蜩人山人海日月如梭鋭騎甚為豕豪霜苞送餞天墨團衫外親外喪巍怪小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