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賜的意思、拜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賜的解釋

[humbly receive (gifts,advice)] 拜謝他人的賞賜贈予

詳細解釋

拜謝或拜受賜贈。《禮記·玉藻》:“大夫拜賜而退,士待諾而退。” 孔穎達 疏:“此一節尊卑受賜拜謝之禮。”《史記·大宛列傳》:“﹝ 騫 ﹞乃曰:‘天子緻賜,王不拜則還賜。’ 昆莫 起拜賜,其他如故。” 宋 宋祁 《九日侍宴太清樓》詩:“省收行步玉,拜賜儼華裙。”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三·貂帽腰輿》:“大臣自六卿至科道,每朝退見閣,必手摘煖耳藏之。 江陵 亦不以為訝,此已拜賜而違命不用者。”亦指拜受賜教。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辱問見愛,教勉以所宜務,敢不拜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拜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拜賜”指恭敬地拜謝或接受他人的賞賜、贈予,常用于表達對尊長或地位較高者贈予的感激之情。


二、詳細釋義

  1. 禮儀性行為
    源自古代禮儀制度,強調受贈者需通過“拜”的禮節表達謝意。例如《禮記·玉藻》記載:“大夫拜賜而退,士待諾而退”,說明不同身份者受賜時的禮儀差異。

  2. 具體場景應用
    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如《史記·大宛列傳》描述張骞出使西域時,昆莫王因天子賞賜而行拜禮,體現對中央王朝的尊崇。


三、古籍出處與演變


四、字義分解


五、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拜賜”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也可在特定語境中帶諷刺意味(如“今日困境,全拜賜于他的決策”),但此用法較為少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法語翻譯,可參考《禮記·玉藻》或相關雙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拜賜》的意思、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拜賜(bài cì)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向他人恭敬地贈送禮物或恩賜。

拆分部首和筆畫:拜字的部首是手,賜字的部首是貝,拜字的筆畫數為五畫,賜字的筆畫數為十一畫。

來源:拜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儀文化,人們在拜神、拜官、拜貴人等場合都會贈送禮物,表示敬意和感激。

繁體:拜賜在繁體中稱為「拜賜」。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拜字的寫法和現代相似,而賜字的寫法稍有不同,部分字形包含顯而易見的貝字旁。

例句:他拜賜了一本書給我作為生日禮物。

組詞:拜谒、賜予、拜訪。

近義詞:贈送、饋贈。

反義詞:索要、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