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庶伯的意思、庶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庶伯的解釋

衆伯。伯,古時管轄一方的長官。《書·酒诰》:“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 孔 傳:“衆伯。”一說為邦伯。 楊樹達 《積微居讀書記·尚書說·酒诰》:“庶伯,即邦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庶伯”是古代文獻中的專有名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指“衆伯”,即多位地方長官的統稱。其中“伯”為古代管轄一方的官職名,類似諸侯或地方行政首領。

二、文獻出處 源自《尚書·酒诰》的記載:“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爾典聽朕教。”該句通過“庶伯”強調對地方官員的訓誡要求。

三、學者觀點分歧

  1. 孔安國注疏:認為“庶伯”即“衆伯”,指代多位地方長官。
  2. 楊樹達考據:在《積微居讀書記》中提出“庶伯”等同于“邦伯”,即諸侯國首領。

四、字義分解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見于研究《尚書》等先秦文獻的語境中。不同注疏版本對“庶伯”的解讀差異,反映了古代官職制度研究的學術讨論。

網絡擴展解釋二

庶伯的意思

庶伯是一個漢字詞,它的意思是在封建社會中,指的是君主的庶出兒子。庶出兒子是指君主所生的非嫡出的兒子,沒有繼承君位的權利,但在家族中擁有一定的地位和職責。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庶伯的部首是⼥(女字旁),由兩個部首組成。⼥部表示與女性相關的事物,伯部表示封建社會中的爵位。

庶字的筆畫數為8畫,伯字的筆畫數為6畫,總共是14畫。

來源和繁體

庶伯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禮記·王制》中,用來形容君主庶出的兒子的身份。繁體字“庶伯”與簡體字無太大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庶伯的寫法可能有些許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庶字寫作“庾”、“冓”,伯字寫作“僰”、“伯”。

例句

1. 他是朝廷的庶伯,雖然沒有繼承皇位,但在家族内依然受到重視。

2. 這個庶伯雖然身份低微,但他勤勉聰明,被大家們所喜愛和尊重。

組詞

庶孽、伯父、庶姓、庶出、庶民、庶幸、伯樂。

近義詞

庶子、庶長子、庶出子、太子以外的兒子。

反義詞

嫡子、太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